中国长安网记者 王淑静
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高墙里的人不是囚徒,但却是曾经被毒品侵蚀灵魂的人,他们在生理脱毒后被送到这里,进行隔离戒毒。
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如何摆脱对毒品的依赖,怎样保证他们带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重新走上社会?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长安网记者探访了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带来独家报道——
提起戒毒所,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高墙电网、冰冷的铁窗,还有“瘾君子”们怨恨凶煞的眼神……
然而,当我“穿越”重重安检,走进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大门的那一刻,“戒毒所”三个字的印象就被推翻了。
2月28日,我到的那天,这里刚好有一场晚会。
在戒毒所里,这台晚会很普通,因为它是节日里的“标配”;
但对于我来说,这台晚会很特殊,因为它全部由戒毒人员们自编自演。
我从来没见过。
“他蒙蔽了我的双眼,带我走上了吸毒道路”
1个小时里,13个节目,都是戒毒人员们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筹备的。
“欢迎入住西安女子皇家酒店!工薪消费,星级享受……”“结婚、找对象,请上有缘网……”
小品《打广告》里的女主角,是一位已经“保持操守”三年的戒毒人员。保持操守,是指从戒毒所出来后,再没接触过毒品。
她就是这样认识了那个带给自己厄运的人。
“他蒙蔽了我的双眼,带我走上了吸毒道路,一步一步推向深渊,最后我被送入女戒毒所,一住就是两年。”
小品《打广告》
说到这的时候,她语速放慢了,紧蹙着眉头,我感觉到台下观众的表情也都变得严肃了。
今天值班的二大队大队长高进说,“年轻孩子是交友不慎、好奇心重,有些外出打工的,一般都是在娱乐场所,比如酒水推销,现在染上新型毒品的大多都是这种情况。”
高进在戒毒所工作了20年,见过形形色色的吸毒人员。对已婚女性来说,家庭不幸则是主要原因。
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占地15.16亩,可能是全国最袖珍的戒毒场所之一。接收的对象,都是经公安机关处理,戒断反应已经基本消失,需要进行强制隔离的吸毒人员,时限为两年。
春节刚过,院子内仍挂着灯笼和彩灯
“两年后,我回归社会,时刻牢记队长的谆谆教诲……决心去找一份工作,自力更生。我经常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舞台上,表演者声调轻快起来,激动地分享自己的变化。
1月28日入所的杨某,就刚刚经历了小品女主角所讲的这种变化。“来之前心情特别压抑,十几天之后,感觉好多了。干警们经常找我谈心,慢慢地从内心生出一种信任。”
因前夫出轨,她提出离婚,后来又谈了一个男朋友,却是吸毒人员,从此自己也开始接触毒品。
“我有信心在这里戒除毒瘾,走上社会。”如今37岁的杨某,坚定地对我说。
“她手上刀疤有十几处,刚来的时候从没见她安静过”
戒毒所里的一天是什么样呢?
“清晨伴着微风,我们迎来了美好的一天,耳边扬着音乐,心情开始快乐的旅行……”
4分20秒的舞蹈中,配着激昂的旋律,她们时而挥动手臂做整理状,时而拿出脸盆做洗漱状、时而系着围裙做吃饭状、时而摇头晃脑做学习状,还有广播体操、报数、收队……直至一声“熄灯”,全场安静,一天结束。
舞蹈《一日生活规范》,洗漱。
强制戒毒是因为违法了,而不是犯罪了。所以她们在戒毒所里的身份,是“学员”。这里既是医院,又是学校;这里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既是警察又是老师,甚至是医生。
当天我跟着高进去了很多地方,宿舍区走廊宽敞整洁,“豆腐块式”整齐的被褥、粉色的壁纸和墙上风格各异的节日装扮,看上去格外温馨。
戒毒人员的宿舍
上午,她们每个人都要参加劳动习艺,每天工作六个小时,月末可拿到一笔工资。出工、收工都由带工民警组织、巡查,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那天,她们正在进行耳机加工。从原料、加工到成品整个过程都自己完成。
戒毒人员在制作耳机
一般在确认生产情况一切正常后,高进会“见缝插针”的和她们“聊天”。一般是关心、鼓励她们,了解每个人近期的思想动态。“涉及隐私的话,会单独叫到办公室来谈。”
“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配合工作呢?”我问。
当然不是。高进给我讲了50岁薛某的故事。“她刚来时心情波动很大,走路都是跳跃的,手上刀疤有十几处,从来没见她静静地待过”。
遇到这种脾气暴躁、不服管教的戒毒人员,高进会采用鼓励教育,结合亲情感化的方式和她交流。
“最近表现又下滑了,怎么回事?”
“听说这几天表现不错,队长表扬你了,再接再厉……”
久而久之,薛某竟也会不好意思地承认错误或接受表扬了。今天的这台晚会,薛某主动请缨要做后勤保障人员。
戒毒人员为干警制作的贺卡
“164人,早上情况一切稳定,无异常。”
“收到。”
带工民警和高进做好交接后,午饭时间开始。
这里的伙食按照菜谱,分为主食和副食,注意荤素营养均衡搭配。
让我略感惊讶的是,桌上的饭菜竟然是由她们一手包办的。
第五大队为后勤保障大队,后厨均由戒毒人员组成,这些人都持有健康体检合格证,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由戒毒人员们组成的后厨,正在忙着准备午饭
午休过后,听着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干警开始为她们讲解“人生五样”,引导她们重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进介绍,戒毒所会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和情况,进行交友、认知、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心理辅导。
戒毒人员在接受沙盘治疗
“大部分吸毒人员们刚进来时,都比较自我。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她们的荣誉感,让她们觉得‘我们是一个整体’,从集体荣誉感,上升到国家荣誉感。”高进说。
“在那一瞬间,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间歇的时候,高进给我讲了几天前的一件小事。
那天下班,她刚准备进地铁口,听到一名女子高喊了一声“高大队”!然后看到一对男女骑着电动摩托过来。
“高大队,你不认识我了?”
“哦……你最近怎么样啊?”高进还没完全认出她是谁,似乎在记忆里找到了一个相似的身影。
“好得很!你看,这是我老公”,女子笑着拉过电动摩托旁的男人,一边掏出手机给高进看。
“这是我儿子,三个月了。”她曾经是高进所在大队的一名戒毒人员。
“多么幸福的生活啊,一定要坚持住。”高进对她说。
对方重重的点了头。
干警和戒毒人员一起演唱《带你去旅行》
我的思绪又回到晚会上,这时台上正在表演相声——
“祝福我们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笑口常开!”
“也不要笑得太大,不好看!”
这台相声从戒毒人员日常学习的消防、行为规范等小切口入手,全部由一名戒毒人员主笔和编排,经过干警修改后成型。
戒毒人员表演相声《新年新气象》
她就是24岁的毛某。3年前,她还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因不堪日常工作压力,交友不慎,逐渐接触到毒品。
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她在戒毒所半年的体会。“这里规范性、标准性的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内心很受启发,希望用文字写出来,感谢队长们的教诲。”
白天太忙,她便利用傍晚的学习时间写稿、修稿。在她的带动下,队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文艺活动。
而这些文艺活动,能够让戒毒人员们增加对彼此的信任,克服自卑心理,修复人际关系。
舞蹈《草原新牧歌》
我注意到,演员们在台上表演的同时,台下的戒毒人员们也没闲着。
各大队的啦啦队队员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板子、工具加油助威。现场喝彩声、笑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在那一瞬间,我的眼眶有点湿润:她们是不幸的,很多人本该享受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却因误入歧途失去了自由;
她们又是幸运的,戒毒所的教育和感化给了她们一支神奇的画笔,可以将自己黯淡的人生重新着上色彩。
晚会现场,现场戒毒人员掌声热烈。
“如果用望远镜看,每个戒毒人员都是千疮百孔;如果用显微镜看,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离开的时候,高进跟我感慨。
我想了想,回复道:“是爱,让她们最终拒绝了毒品。”
我们相视而笑。
中国长安网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