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12月29日电(记者 王淑静)山东东营利津县的王建利夫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告官”真的见到了“官”。由于房屋征收补偿问题,他们与当地县政府“僵持”达两年,最终选择行政复议。在市政府组织的听证会上,副县长亲自参加,让他们感受到了“市里公正,县里重视”,最后同意达成和解,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陈艳利当选“CCTV201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之一。
这些变化,均源自一个人、一系列举措的推动。
她叫陈艳利,是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科科长。因其力推以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听证为特色的行政复议制度改革,而当选“CCTV201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12月21日晚,陈艳利获邀参加中国长安网#2017法治人物面对面#访谈。访谈中,围绕当地行政复议改革创新举措——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等,陈艳利与网友进行了约1个小时的交流。
如何看待行政复议?陈艳利认为,“这是政府在自我加压。”她解释道,“大信访、中诉讼、小复议”是一般老百姓面对“民告官”时的三种渠道,在东营力推行政复议改革,“是政府敢于向自我纠错和开刀的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据统计,推行改革前,东营市行政复议科“不为人知”。年受理案件不足20件,全市总体受理量仅为40-50件,现在,则每年多达400多起。
力推“一把手”出庭听证的初衷何在?陈艳利认为,核心在6个字:“民告官”要见官。
“在行政复议工作中,我时常听老百姓反映:‘我们来告‘官’,又见不到‘官’,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什么区别?’”她认为,“老百姓找到我们,是想说心里话的,最好是和行政机关当面交流。”因此,2013年7月17日,东营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正式成立。自9月1日起,东营市市级行政复议职权全部由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集中行使。行政复议委员会主任由市长亲自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自上而下”地要求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涉及老百姓切身权益的案件上,必须参加听证。
此外,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办案质量,陈艳利还在全省率先推动了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
法治人物颁奖辞中这样评价陈艳利:“有人说,你不够通融,你的眼里,没有谁的脸色;有人说,你太过执念,你的面前,摆着一路坎坷。你说,百姓的利益,是最大的人情,法律的红线,谁也不能触摸!你心中的复议,不是权力的附和,而是公道人心的求索!”
“行政复议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晴雨表。当今政府与老百姓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在访谈最后,陈艳利真诚地感慨:“还是要靠政府做工作,不仅要分享济社会改革的成果,也要分享法治政府建设领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