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省市积极推进律师刑事辩护全覆盖
刑案律师辩护率大增部分地区达100%
法制网记者李豪 张昊 法制网见习记者董凡超
今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北京、上海、浙江等8个省市试点律师刑事辩护全覆盖。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采访北京、上海、浙江、河南4地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了解到,4地试点单位立足本地实际,在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明显增加,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刑事法律援助案大幅增长
“聂某系被纠集参加犯罪,仅起到望风作用且未分到赃款,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应当认定为从犯……”
11月13日,被告人聂某破坏电力设备案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面对公诉人有期徒刑3年至4年的量刑建议,法援律师据理力争并提出3条辩护意见。最终,龙湾区法院采纳了该意见,对聂某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聂某享受到律师辩护服务得益于浙江省温州市试点的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
据了解,浙江省选择杭州、宁波、温州3市作为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试点地区。11月份开始至今三市共受理法援刑事案件1887件,其中属于试点要求的扩大刑事辩护范围案件605件,提供简易程序、速裁程序案件法律帮助116人次。
2016年之前,河南省审理的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不足30%。2016年,河南省司法厅在全省选取31个县(市、区)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办法出台后,河南再增加7个省辖市全辖区作为试点单位。目前,试点地区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平均律师辩护率达65%,滑县、方城县辩护率达100%。
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巡视员周济生介绍说,河南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以来,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案件。今年截至11月,河南省共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3万件,较去年同期增加39%。从2011年开始的6年间,河南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年办理量增幅为343%,年均增幅高达57%。
与浙江、河南选择试点市县不同,北京、上海两地没有指定先行试点的单位,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今年以来,上海共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91万件,同比增长112.24%。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巡视员刘建华说,上海市司法局切实加强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沟通协调,联合印发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办法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将试点工作纳入2018年法律援助工作重点和考核指标,确保取得成效。
提供便利保障律师辩护权
据了解,为保障律师辩护权,各地均要求人民法院承办法官向援助律师提供庭前阅卷的便利条件,对律师依法提出的辩护意见未予采纳的,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马献钊说,河南法院对律师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的提供便利,允许多次阅卷,对法律援助律师复制必要的案卷材料免收费用;建立律师参与诉讼专门通道,与出庭履行职责的检察人员同等对待。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祥青说,上海各级法院大力推进全覆盖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提升援助律师工作便利,如涵盖庭前、庭中、庭后的衔接机制,网上排期、网上阅卷等司法公开机制,援助案件的专项统计、分析、反馈机制等,以确保法律援助案件的辩护质量和审判质量。
浙江试点地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了刑事法律援助律师资源库,并由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协会统筹调配律师资源,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提供保障。
浙江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举例说,在杭州市临安区的一起诈骗案中,共有120个被告人,根据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要求,临安区人民法院通知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由于涉案人数较多,临安本地指派了70个律师进行辩护,另50人由市中心统筹调配,保障了律师资源的有效供给。
据了解,上海各级法院搭建了委托转交的工作机制,对于被羁押或自行申请援助确有困难的被告人,采取由法院代为转交的一站式援助申请模式。在收到被告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24小时内,先通过传真或者电话的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然后再以书面形式代为转交其申请,实现与法律援助机构的及时、无缝对接。
在经费保障方面,浙江、河南均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经费保障体系,确保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需要。
此外,浙江还筹建浙江省法律援助基金会,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财政资金以外的经费支持。河南积极探索受援人分担部分法律援助费用的方法,对涉黑、涉恐、涉毒犯罪和金融类犯罪及职务犯罪被告人实行法律援助费用分担,并与地方财政部门探索费用分担的具体实现方法,探索刑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新路径。
加强监管确保“量质”双升
推动律师辩护全覆盖,不只是要提高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辩护率,解决律师辩护“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律师辩护“质”的问题。
陈伟强告诉记者,浙江司法厅要求把好法律援助指派关。根据案情难易程度、律师的专业特长和执业年限,结合受援人意愿等因素,指派相应专业、相应资质的律师承办。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承办。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徐建伟说,温州中院联合市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协出台意见,明确入库律师资格,只有符合刑辩业务精湛、热心法律援助工作且未因执业受到纪律处分或违法执业被查处,取得律师执业证书10年以上并从事刑事辩护5年以上,执业期间办理刑事案件40件以上,近三年每年办理10件以上等条件的律师,由市司法局审定后才能列入“援助律师人才库”。
此外,入库律师必须签订履职保证书,保证依法履行职责办理法律援助刑事案件,接受指派后办理的刑事案件,均应接受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案件质量年度考核。对有无正当理由拒绝指派,没有依法履行会见、阅卷、出庭等等情形的律师,经核查属实予以除名。
河南司法厅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加强案件质量监管,加强旁听、回访、征询意见工作,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采取前置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上海部分法院还建立了法律援助的监督机制,如浦东区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结束后,建立“一案一评”的监督机制,即对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中援助律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履职情况等做综合评价,及时将上述信息反馈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保障法律援助的工作质量,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
“既要看辩护率的高低,也要看辩护律师的工作是否达到了法律援助的初衷,即辩护的质量。因此,我们提出,除了要及时为需要帮助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也要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法律援助取得预期效果。”刘建华说。 法制网北京12月21日讯
□现场
驻海淀法院法援中心业务量增八成
法援律师介入助犯罪嫌疑人获缓刑
法制网记者李豪
“被告人陈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期一年。”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宣判一起故意伤害案。
听到是缓刑,被告人陈某及其法律援助律师焦岭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太感谢您了,还好有律师辩护,否则真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宣判后,陈某对焦岭连声道谢。
这是《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海淀法院刑事法庭看到的一幕。
原来,陈某是一名搏击教练,因故意伤害罪被起诉到海淀法院。事发后陈某主动归案、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被害人谅解。法院有意判处陈某缓刑,但发出居住地核实函后,陈某户籍所在地不愿接收。法院与陈某沟通该情况后,也未引起陈某重视。
“户籍地不愿接收其进行社区矫正,意味着他将面临被判处实刑的后果。”焦岭告诉记者,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对陈某的判决将极为不利。
让陈某感到庆幸的是,今年11月3日,北京市开始试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由于陈某未聘请辩护律师,11月7日,北京市晋熙律师事务所律师焦岭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成为陈某的代理律师。
而这,改变了案件走向。
焦岭阅卷后,立即给陈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有合适居住地进行社区矫正的重要性,并协助陈某积极联系居住地。经过焦岭协调,海淀法院先后4次发居住地核实函,终于在开庭前确定了可以社区矫正的居住地,为陈某最终被判处缓刑提供了条件。
焦岭告诉记者,陈某的案件在过去并不符合指定辩护的条件,除非陈某提出申请,一般不会指定法援律师。随着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开展,过去不符合指定辩护的案件,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法援律师的身影。
记者来到海淀法院刑事法庭一楼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海淀法律援助中心驻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法援工作站值班律师卢元成告诉记者,法援工作站设在一楼大厅,是为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天由两名固定值班律师和一名流动值班律师值班。
卢元成说,过去,不符合指定辩护条件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法律援助为他们提供法援律师。试点工作开展后,所有未请律师的案件均由法援中心指派律师。“现在这个法援工作站每天接收法院指定辩护函30份左右,八成案件是试点后新增加的业务量。”
据了解,刑事辩护律师全覆盖试点后,法院将指定辩护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一审案件、二审案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只要是被告人没有辩护人的,法院都会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派驻的值班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在海淀法院刑事法庭的阅卷室,记者见到了正在阅卷的法援律师张秒。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接触到的案件罪名多了。”张秒说,试点工作开展前,她接触的案件类型比较单一,现在办理的案件有近一半都是新类型案件。近一个月来,她办理了包括职务侵占罪、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合同诈骗罪、协助组织卖淫罪等过去不常见罪名的法律援助案件。
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游涛说,提高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是检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试点工作开展后,海淀法院律师刑事辩护率大幅提高,更多的法援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了公平正义。
张秒拿出一本随身携带的法律援助全覆盖律师团实用手册向记者展示。“这是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开展后,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我们印制的”。
“关于刑事法律援助的几个问题”“北京市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意见”“海淀区刑事速裁法律援助律师会见15问”等,记者翻看了一下,与刑事辩护相关的内容手册都有收录,后面还附有常见罪名的详细法律规定。
据了解,海淀法院为法援律师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如阅卷时,法院会考虑到辩护人的时间,更加人性化,与法官会见也更加方便了。同时,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进驻大大提高了指定辩护函的流转速度,法援中心可以在指定辩护函发出的第一时间指派法援律师介入案件。
游涛说,只有提高律师辩护质量,才能使律师辩护全覆盖真正发挥作用。为此,海淀法院将与司法行政机关协商具体办法,依法规范诚信履行辩护代理职责,不断提高辩护质量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
法制网北京12月21日讯
□记者手记
北京一名刑庭的法官曾经向我讲述过一起他遇到的案件,当事人因腿脚不便,法律援助律师背着当事人上法庭,现场法官无不动容。
刑罚是抗制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当事人施以刑罚造成的影响也最大,甚至有些是难以挽回的。近年来,一批冤错案被纠正,想起当事人的过往,无不让人痛心疾首。如果一个人将被判处刑罚而得不到专业法律人士的支援,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就很难得到彰显。法律援助,对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发挥了巨大作用。
总有一些人因为经济困难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无法委托律师辩护,面对刑罚,我们不能让他们孤军奋战。法律援助,就像一抹阳光,让当事人在无助和绝望时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