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12月18日电(记者 王淑静)“会见那天,母亲说差几天就是我的生日,监狱就准备了蛋糕,想圆母亲一个心愿。家人还说,父亲刚过世,没能等到我……”
回忆起在狱中与家人团圆的情景,屏幕上的郑江(化名),泣不成声。
这是12月18日上午,司法部指挥中心举行的一场特殊的视频采访。屏幕前,是30多年前一位被拐卖的儿童,如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服刑人员。
连日来,福建龙岩监狱死刑犯(缓期两年执行)郑江寻母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2月13日传来好消息,经DNA鉴定,确认郑江是三十年前贵州被拐儿童。12月14日,“司法部微信公号”发表《帮罪犯寻亲大结局!30年后终于母子姐弟相认……》一文,至此,历时半月寻亲成功!
暖心之举,引来众多网友点赞。今天,福建龙岩监狱民警和郑江,都出现在了大屏幕上,现场接受14家媒体的采访。
12月18日,司法部指挥中心现场,远程连线福建龙岩监狱民警和服刑人员郑江。
12月18日,司法部指挥中心现场,远程连线福建龙岩监狱民警和服刑人员郑江。
死刑犯郑江:“希望亲人能多给我一点时间”
“以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吗,庆祝过吗?”现场,有记者提问道。
“不知道,从来没有过过生日。”郑江抽了下鼻子说道。
“有没有想过狱警会答应自己的‘寻亲’请求,万一被拒绝了,怎么办?”
“没想到会答应,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想念自己的父母,就想解开这个心结。”
“在服刑期间,有亲人来看过你吗?”
“我出事以后,11年里,只堂哥来过一次。”
“看到别的服刑人员家属来探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不回答吗?”郑江低下了头。
在被问到“如果用一句话形容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时,郑江再度哽咽:“非常欣慰,希望我的母亲、养母能多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可以出去照顾他们。
“这次团聚,对你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也算圆满了。知道了原来家人这么多年,这么辛苦,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我。”
龙岩监狱:“找到亲人后,他的心态更加阳光、自信了”
“郑江在龙岩监狱服刑十余年了,为什么直到今年,才想到寻亲?”记者在采访帮助郑江寻亲的福建龙岩监狱民警们时问道。
对此,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张育强表示,郑江属于“三无人员”(无书信、无会见、无接济),这类人员在监狱系统中占一定比例。郑江强烈的寻亲愿望,源自他最近两个月总做噩梦,依稀梦见被拐的场景,才向管教民警提出“寻亲”要求。
在全社会的爱心接力下,奇迹,终于发生。
“在找到家人前后,郑江的服刑表现有什么变化吗?”有记者问。
福建龙岩九分监区管教民警陈林彬说,“有。在寻亲之前,尤其是今年以来,他性格比较孤僻,经常情绪低落,常因一点小事和同改发生争执,经常躲在一个角落发呆。找到亲人后,他的心态更加阳光、自信了,交流过程中,会有说有笑。”
媒体报道显示,郑江和亲人在福建省监狱管理局的“阳光工程亲情会见室”中相认的。
现场,郑江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姐姐,都来了,还带来了两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遗像。郑江与亲生母亲抱头痛哭,又跪在遗像前,给“30多年未见的”父亲,磕了个头。
司法部:“就像你的父母不会遗弃你一样,监狱和社会也不会遗弃你。”
这个“阳光工程亲情会见室”,不仅见证了郑江一家迟到的团圆,也牵起了高墙内外、很多家庭的希望。
什么是阳光工程?
“‘阳光工程’建设,是福建监狱系统贯彻落实司法部张军部长提出的‘治本安全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蕴含着希望、温暖和公开三层寓意。”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李杰鹏介绍。
李杰鹏介绍:“ 为强力推进‘阳光工程’建设,我们实行项目带动,将三大体系工作任务分解为40个重点项目。其中在人本管理体系方面,福建省监狱局将推行‘离监探亲’和‘特许离监探亲’,今年春节准备实施一批。”
“这次,郑江有没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有记者关心地询问。
“我们会按照相关规定去评估,如果符合离监探亲或特许离监探亲的条件,将会允许郑江与其家人团聚。”福建龙岩监狱监区长陈庆荣回应。
“就像你的父母不会遗弃你一样,监狱和社会也不会遗弃你。”在记者们结束对郑江的提问后,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局长王进义叮嘱道,“这段时间,你既有找到亲人的激动,可能也有一些复杂的心态,希望你能平复心情,安心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你能做到吗?”
“能!”郑江红着眼眶大声回答。说完,从椅子上站起身,向大家鞠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