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罪犯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因素

2017-11-30 23:36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中国长安网北京1130日电(记者 彭绮琴 陈雪)犯罪手段以暴力和窃取为主,62.63%的案件被告人为初中生,未成年人犯罪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因素……这是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制作的《未成年人犯罪》专题研究报告所透露的情况。

  今天,最高法召开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专题研究暨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上线新闻发布会。据悉,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是最高人民法院响应国家大数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为指导构建而成的大数据研究中心,旨在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该研究院依托司法大数据服务网,实现了全国法院案件数据的实时汇聚,联通了各地和各级法院之间的“数据孤岛”。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在会上介绍,《未成年人犯罪》专题研究以201511日至20161231日在司法大数据服务网覆盖的涉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一审审结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未成年犯罪案件的收结情况、地域分布,犯罪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案件特征等。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罪名多集中在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且62.63%的案件被告人为初中生。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家庭,多存在各种不同因素,留守家庭、离异家庭、流动式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出现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排名前五。此外,超九成被告人为男性,被判处刑期多集中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

  报告还显示,未成年人采取的犯罪手段多样,其中以暴力和窃取为主。14-15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罪名主要为抢劫罪,16-17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罪名主要为盗窃罪。

  报告同时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地域分布多发生在云南、河南、贵州。百万人口发案数量较多的省份分别为贵州、新疆、云南、宁夏和青海。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较多的省份分别为浙江、福建、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