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北京“CBD猎鹰行动组”:密织天网地网全天候守护辖区平安

2017-11-29 10:38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记者 董蕾阳 通讯员 刘琪

  “出现了!金台路东侧向南,开车男子穿蓝色衣服,骑白摩托车。”监控视频里,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载着另外一名男子出现在北京金台路东侧。

  “万惠门口下车了……走了,红庙路口东北角。”后座的男子从摩托车上下来,在大街上伺机寻找作案目标,开车男子在前方接应。

  “跟两个女的,准备掏了,没得手。”嫌疑人企图打开一名女路人的背包,被发现后假装成卖手机的。

  “又开始追人了,准备下手了,得手了!”一名男子正听着耳机,忽然发现连着耳机的手机不见了,立刻停车,东张西望,手足无措。

  “嫌疑人在人民日报社门口正准备打车。立即行动!”出租车还未启动,3名便衣民警已将嫌疑男子按倒在地。这是北京市公安局呼家楼派出所“猎鹰行动组”的一个工作片段。“猎鹰行动组”由“鹰眼”徐占胜、“利爪”张帆和“Master”裴琦三名民警大咖组成。

  “鹰眼”徐占胜:创新理念勇探索,埋头苦干织天网

  提到行动组的视频技战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视频巡控平台的创始人“鹰眼”徐占胜。徐占胜,58岁,呼家楼派出所民警,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6次。

  2002年2月的一天,徐占胜参加了抓捕飞车抢劫嫌疑人行动,狂追百十米未果。老徐回到派出所后,却感到胸部憋闷,渐渐不能言语,失去意识。在老徐模糊的记忆中,只剩下了120急救车、医院、手术室……老徐痛恨犯罪,这一次的抓捕行动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以案查人”的传统工作方式效率不高。在心脏支架手术康复期,老徐不断思考研究,初步形成了搭建视频巡控平台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所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准确创建探头点位,老徐走街串巷,实地查看环境,步行测算探头覆盖区域,掌握监控盲区,确定探头安装点位和朝向。就这样,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呼家楼派出所视频巡控平台的雏形建立了。目前已有300余个接入探头,辖区重点部位和治安乱点地区监控覆盖率达100%,繁华场所和主控大街监控探头覆盖率不低于80%。

  如今,辖区内300余个探头,每个都有一个对应的编号,对于这些探头所在的区位、监控范围等情况,老徐和他的“鹰眼”团队了如指掌。每当街边发生违法犯罪时,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准确切换探头,捕捉到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和逃跑路线、方位等信息,为打击破案提供有力支撑。

  老徐认为,视频巡控不仅是防范手段,更应是打击方式,与其事后取证不如提前发现。于是,老徐带领着团队开始不断归纳总结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带着这些特征在视频巡控中逐一印证。从穿着打扮、步行速度和漂移不定的眼神等行为叠加中,老徐和他的团队成员从视频中锁定嫌疑人,实现了高效、精准的“以人找案”。

  “利爪”张帆:折翼天使爪更锋,千帆竞发筑地网

  闷热的夏夜,一个左手戴着黑色手套的大汉聚精会神地坐在一辆车里,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紧盯着什么。突然,“黑手套”身上的电台发出声音:“来了,在写字楼东南角,一男一女,就是他们俩,准备行动!”“黑手套”悄悄下车,从腰中取出手铐,带领同伴迅速且无声地接近目标。

  一辆白色越野车的车窗被砸破,就在一男一女两人得手要离开时,“黑手套”大喝一声,两人随即被擒获,砸车盗窃所用的工具及赃物当场被缴获。这名“黑手套”,就是“利爪”张帆,36岁,呼家楼派出所警长,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如果说别人的奖章都挂在胸前,张帆的勋章则在手上。

  2010年冬,一个寒冷的凌晨,张帆面对持刀抢劫嫌疑人时临危不惧,搏斗中被嫌疑人用刀刺中腹部及左臂。他的左手从此落下了残疾,常年需要戴手套来保温。重返岗位后,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领导本来给他安排了较为轻松的工作,可张帆不但“不领情”,还主动向领导争取挑重担。此后,凭借努力和不服输的劲头,张帆成为呼家楼派出所地面“利爪”打击队的带头人。

  为了与“鹰眼”默契联动,张帆的“利爪小组”对辖区商铺、写字楼、社区分布以及地形、交通进行了全面调研,最终明确了辖区内5个重点巡逻蹲守点位,确保有突发警情时,从任意一个点位出发,都能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通过密切配合,“鹰眼”与“利爪”形成了一张无形的防控网,产生了“嫌疑人不敢来、来了出不去、作案必被抓”的震慑作用。

  “Master”裴琦:“鹰脑”指挥控时机,天网地网齐联动

  无论软、硬件如何更新,只有作为核心的人发挥了作用,才能事半功倍。这个人就是行动组的“Master”,裴琦,35岁,呼家楼派出所副所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9次。

  裴琦有个习惯,工作中无论在哪,都会随身携带电台。这个跟了他6年的“宝贝”都快“包浆”了。他跟电台有着独特的感情,用他的话说:“有了它就可以踏实地指挥工作,因为在行动中掌握时机很重要。”

  一次,在抓捕骑车抢劫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他们在东大桥一带的监控视频中发现了嫌疑人的身影。两名男子骑着摩托车一路向南行驶,直到超出呼家楼派出所的管界范围,张帆带领“利爪”打击队已经跟上。因当时是晚上9点左右,街面上依然车水马龙,嫌疑人一直在行进的过程中。裴琦下令“继续跟!”张帆和裴琦一路沟通行进位置,直到嫌疑人驶入周庄一带。当时周庄刚完成拆迁,路也刚刚铺好,周围没什么人。得知情况后,裴琦当即下令开展抓捕。此时,“利爪”队员们已经跟出了近10公里的距离。

  对于如何把控抓捕时机?裴琦意味深长地说:“在抓捕的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安全——民警的安全、嫌疑人的安全,以及周围群众的安全。”这就是行动组的指挥官,他不仅带着“鹰眼”和“利爪”,在不断摸索中编织密不透风的天网地网,更关心的是队员和辖区群众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