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网络黑灰产协同治理研讨会现场
中国长安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闵玥)“网络犯罪治理的重头戏就在于保护个人信息。”11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时延安在北京出席由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召开的“网络黑灰产协同治理研讨会”时指出。
研讨会上披露,近年来,网络犯罪逐渐成为各国主要犯罪形式。以美国为例,网络犯罪率已超过贩毒犯罪,成为第一大类犯罪;英国的犯罪案件中也有53%属网络犯罪;在中国,网络犯罪则占比为30%,每年增幅达30%。
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往往呈现出“无现场”、“非接触性”和“无边界”以及“国际化”等特点,这类犯罪正变得越来越分工专业化、利益链条化,由此催生的大量“网络犯罪准备行为”,因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致使其游走在灰色地带,如何治理成为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网络黑灰产种类繁多,以电商生态领域常见的网络黑灰产形态来看,通常表现为恶意注册、虚假认证、虚假交易;黑银行卡、黑手机卡和黑身份证;恶意软件、病毒制作传播、DDOS攻击与非法数据信息买卖平台、扫码平台、短信群法平台等犯罪协助平台等类型。”阿里安全部王益华说。
此外,王益华透露到,网络犯罪已经威胁到全球的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现在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一个看美国一个看中国。包括接下去5G时代即将到来,5G还会进一步的改变我们的社会。一片欣欣向荣中,我们看到全球网络犯罪是一种非常高发的态势。”
据王益华介绍,用户个人信息是网络黑灰产实施诈骗从中牟利的关键。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去年中国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公开数据也表明,目前中国黑灰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0万,平均年龄只有23岁,黑灰产业年产值甚至高达千亿元。
通常黑灰产从业者会先从商家或服务商以及物流公司等环节,盗取包括用户信息在内的订单数据,继而将数据信息倒卖给实施诈骗的人员编造话术来骗取用户的资金,得手后会再将骗取的钱款分流至不同的多层关联黑银行卡中,进而躲避打击。
针对这类黑灰产行为,为解决电商生态数据安全风险,在研讨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介绍了其“线上防控、线下打击、消费者保护、生态共治”的隐私数据保护策略,御城河数据安全防控体系就为电商生态中的商家、服务商、物流伙伴提供数据风险的预防、检测、预警和审计服务,保障用户核心数据安全。
此次研讨会由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指导,国内互联网企业,电商和法律界人士也一同列席,共商网络黑灰产治理经验。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网安全处处长付景广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伟民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致辞。
“网络黑灰产会给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带来巨大冲击,工信部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黑灰产没有一招治理或一劳永逸的办法,需政产学研用共同应对并持续治理。”付景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