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洛埠镇覃阿婆的家里,柳州市公安局柳洛派出所户籍协管员李锋平一边帮老人剥着黄豆,一边拉着家常。
“这些豆子是准备用来炖骨头汤的吗?骨头下锅没?”李锋平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帮助他了解覃阿婆今天的精神状况。一旦发现老人回答异常,他会马上检查其是否按时吃药了。
李峰平和覃阿婆聊家常
独居阿婆突然发病
2007年,当时还是柳州市某企业职工的李锋平和妻子搬到覃阿婆隔壁。
起初,李锋平只知道覃阿婆常年独居,没见过有亲人来探望她。相邻居住三四个月后,李锋平才知道覃阿婆患有精神疾病。
一天凌晨1时许,李锋平被隔壁传来的不寻常声响吵醒。他起床查看时,发现覃阿婆已出门了,两家人共用的那扇房门敞开着。独居老人深夜会去哪里?他不放心,立即出门查找。
走出居民楼,李锋平看到覃阿婆背着挎包,正站在楼后的桃树林里。李锋平走近老人,问她想去哪里。老人答非所问,让李锋平对她的精神状态产生了怀疑。
李锋平好不容易才把老人劝回家,她却一直不睡觉。次日清晨,李锋平送来早餐和饮用水,老人却不肯吃,还说有人投毒要害她。
当日,李锋平将此事告诉了父母的邻居刘小莉,她是柳洛派出所的一名户籍民警。刘小莉一听就明白了:“覃阿婆又发病了。”随后,刘小莉煲好汤给覃阿婆送去,老人把汤全喝了。
每年都有几个不眠夜
覃阿婆发病时,会产生被迫害的妄想,但她对刘小莉非常信任。刘小莉劝她,她会听;送来的食物,她总乐意接受。李锋平看得出,刘小莉照顾覃阿婆肯定已有不少年头了。
刘小莉打电话通知覃阿婆的侄子过来,将老人送到医院住院治疗。覃阿婆出院回家后,李锋平才从老人口中得知她的一些情况。
覃阿婆年轻时就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1991年,不满40岁的覃阿婆与丈夫离婚了,尚未成年的儿子跟了父亲,她从此开始了独居生活。儿子成年后,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几乎没有回来看望过母亲。
覃阿婆出院后,刘小莉叮嘱李锋平留意老人的一举一动,发现异常及时向她报告。李锋平觉得老人的身世值得同情,不忍见她发病时身边没有人照顾,于是特别留心她的精神状况。
每天下班回家后,他总要到阿婆家看看,问她“吃饭了没有”“今天煮了什么好菜”。通过这样的简单问题,测试老人当天的精神状态如何。
覃阿婆曾告诉李锋平,她发病时会出现幻听,有个声音总在她耳边说“快回来吧”,所以,她每次发病的表现常常是离家出走。一旦发现老人回答问题时有些异常,当晚李锋平便不敢睡得太沉。听到老人出门的声音,他便马上起床出门查找。找到后,老人却不愿随他回来。李锋平不想深夜打扰刘小莉,就一直陪伴在老人身旁,直到其自愿回到家中。
为了找到凌晨离家出走的覃阿婆,李锋平每年都要度过几个这样的不眠之夜。
老人愿吃他送的食物
经过几年的相处,覃阿婆越来越信任李锋平,终于也接受了他送来的食物。
2013年,李锋平应聘成为柳洛派出所的一名户籍协管员。刘小莉已接近退休年龄,她希望李锋平能从她手中接过守护覃阿婆的接力棒。
去年1月,刘小莉退休了。守护覃阿婆的担子转移到了李锋平的肩上。
去年10月1日,覃阿婆又发病了。这次,她的侄子以父亲更需要照顾为由,没有及时来送她去医院,老人的病情被一拖再拖。
覃阿婆还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样拖下去,老人肯定吃不消。可是按照相关规定,精神病人住院应由家属送医。李锋平多次联系覃阿婆的儿子,劝说她的前夫。10月25日,覃阿婆的前夫受儿子之托过来和李锋平一起将覃阿婆送医。
一转眼,覃阿婆今年65岁了,李锋平与刘小莉接力守护覃阿婆已有10多年。李锋平每天下班后来到覃阿婆家,与老人聊聊天,看看有什么家务需要帮忙。老人向他道谢,他总说自己做的事情很普通,换成别人也会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