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司法所所长的14年:“工作没做完,老天是不会让我就这么走”
——盘州市旧营乡司法所长邵林刚用生命兑现承诺
他工作的“去向牌”上,仍在显示“稍等”。但同事们说:“我们再也等不到他回来了。”
邵林刚,8月16日10时13分,这个患癌7年的白族汉子,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
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钉”在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上14年的“老兵”,扎根在贵州省盘州市旧营乡,地图上弯弯绕绕才能抵达的地方。他的脚步,遍布全乡202个村民组每一个角落,走访群众30000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多起;
他自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展开以来,其所在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5人,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帮助7名社区服刑人员就业;
他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4年间,获得各级表彰25次,所在司法所获表彰8次,他就是“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面对病魔,邵林刚常说:“工作没做完,老天是不会让我就这么走的……”
然而,他还是走了。
“百姓事无小事,无论如何一定要用心对待”
8月18日、19日,记者随省司法厅慰问组来到邵林刚老家和他工作的地方,听群众和他的同事讲他的故事。
“谁家有个大事儿小事儿都爱找他聊聊,乡里的人都亲切的叫他‘苗哥’,他小名有个苗字,谁家有困难都愿意给他打电话,因为他公平、正义、办事果断。”旧营村支部书记李延奎向记者介绍说,多年来只要群众有需求,邵林刚从来都不会拒绝,并总是和风细雨地开导当事人,以情以理的引导,依法依规的处理。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提到老邵,百姓们都说他“闲不住”、“老邵是个好人”、“有纠纷找老邵”、“他可帮了我们大忙了,跟我们就像一家人!”。
“他每天背着装满法律文书和法治宣传资料的包,有事没事骑着摩托车在乡村的田间地头转悠,全乡202个村庄没有他没到过的角落。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与安置问题都是他牵挂的事情。”在邵林刚的灵前,旧营乡党委书记沈明丽无法控制悲痛的泪水,哽咽着告诉笔者,她和老邵相识十几年了,多次一起调解矛盾纠纷,不管是同事还是村里乡亲,从来没有听到有人说过他的一个不字。
是啊!乡亲们心里都有杆称,说的也是最实在的。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4年来,邵林刚总是习惯把印有自己电话的小卡片随身携带,在赶集天、村头路尾发给群众。卡片版式多次更新,上面的电话,也从办公室座机号码到如今的手机号码,服务对象和内容也一次次增加。
“百姓事无小事,无论如何一定要用心对待。给,就要给老百姓满意的答复,只要开展工作合法合理合情,就能变怒气为和气,化干戈为玉帛”。邵林刚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调解八道河村山东坡顶坟地纠纷,面对一触即发的群体性斗殴事件,邵林刚在现场气氛稍有缓和后,主动给双方承诺:“一定追根溯源,给大家一个交代”,平息了风波。为兑现承诺,他走遍了盘县和黔西南州普安县10个乡镇调查取证,经过10多次的调解,最终圆满处理。
在普法中调解,在调解中普法。14年来,邵林刚走遍全乡100多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202个村民组,走访30000余人次,每天都要面对因耕地、宅基地,因邻里、婆媳等引起的矛盾纠纷奔波,共计办理的人民调解案件总数达1000多件,身患癌症后人民调解案件数仍高达200余起,纠纷受理率100%,成功率达98%,他的每一个工作记录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详细记录着走访群众的情况。
“工作没做完,老天是不会让我就这么走”
邵林刚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2010年5月邵林刚被查出患有舌癌,两年之后被确诊舌癌转移成肺癌,一次又一次的化疗,已让他苦不堪言,消瘦的剩下一身骨头。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以最快的速度选择返回岗位。领导关心,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个轻松的工作岗位,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总是说:“只有忙我的病才好得快”、“还请你们多关心司法所的工作”。
2012年1月20日上午,刚做完化疗回来仅仅三天,旧营乡上啷村六组村民黄光祥急冲冲地来到司法所,老泪纵横地告诉邵林刚,说自己的儿子在昆明一家公司修电梯的过程中不幸死亡,但公司却不予赔偿,不知道该怎么办。
“走!下午我跟你去昆明。” 看着黄光祥那张一脸无助的神情,邵林刚咬了咬牙,果断地答复。
拖着虚弱的身体,第二天邵林刚就到了昆明,他搬出《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与责任公司多番“交手”,经过四次协商,硬生生将之前只同意支付1万元丧葬费,改为赔偿82万,并现场签订了协议办理了支付手续。
办完事回到旧营,邵林刚又把黄光祥送回家后,当邵林刚回到家面对妻子心疼的责怪时,他却开起了玩笑,说:“还是在昆明时好,我都忘了自己是癌症患者。”
随着病情的加重,劝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都直言说“你都没有几天时间了,还不休息休息?”邵林刚总是用他一贯的玩笑似回答:“工作没有做完,老天是不会让我就这么走的。投入到工作中,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病人……”
就是这样一个“不要命”的基层司法所长,群众的需要是他生命的源泉。
2013年5月27日,未成年犯李华进入了邵林刚的社区矫正管辖范围。当邵林刚了解到李华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自己一直与身患残疾、生活艰苦的爷爷相依为命时,他决定走进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心理上、生活上真正地帮助李华。邵林刚从改善祖孙的生活质量入手,想办法为李华在当地的花卉基地找到份学徒工作,还时常带些生活必须品去家里看望祖孙二人,和他们谈心、聊天。
就这样,李华很快彻底改变了自己,成为一个孝顺又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孩子。
当有人问邵林刚对一个社区服刑人员为什么这么好时,他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父母又不在身边,犯错是由于长期缺乏关爱造成的,我相信他终究一天能改过自新,好好做人,所以不能抛弃。”
自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旧营乡司法所累计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65名,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帮助7名社区服刑人员成功就业。
“后事要从简,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来做”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8月18日下午,在旧营乡司法所,笔者正好碰到亲属前来清理邵林刚的生前遗物,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牌奖杯摆满整个会议室。
在邵林刚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他的工作制服和帽子整洁地挂在衣帽架上,办工作桌上的文件和工作笔记整齐的摆放着,似乎随时等待邵林刚的召唤,一角的凤尾竹已完全枯萎,办公室门边的墙上,邵林刚的工作“去向牌”显示“稍等”。旧营乡政法委书记靳林祥看了看“去向牌”,难过地说:“我们再也等不到他回来了。”
“他是个干净的人,也是个节约的典型。”靳林祥说,走村入户调解矛盾纠纷,骑摩托、坐公交、搭便车、徒步前往,啃面包吃盒饭,邵林刚从来没有报销过一次交通费和餐饮费。作风硬、服务好,同事乡亲、社区服刑人员都很服他,对他也都非常情切。上个月月底,他从云南化疗回来,我去家里看他,说话都非常吃力,可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靳书记,司法所的工作你要多操心啊!”
“他对我们每个社区服刑人员都非常尊重,到公共场所去参加义务劳动,他总是安排在节假日或者社会闲杂人少的时候。他说,为了尽量不影响我们解矫后的生活工作。”社区解矫人员杨某萬说,之前我每次打电话说想去看看他,他都说在昆明治疗,后来才知道其实他在家的,只是觉得没有必要。直到昨天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才去家里看他。从杨某萬湿润的双眼,笔者看见了一个曾经的服刑人员对有恩之人的敬重和不舍。
“老邵哥,经常会到家里及单位去找我聊天,谈谈家常,我有困难他不顾及自己的身体都会想方设法帮助我,他是我们一家的恩人。”解矫的社区服刑人员殷少将对记者说。
在乡镇司法所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身患癌症的邵林刚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可他始终坚守着那份属于共产党人的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邵林刚的人生旅途,却是祸不单行。2014年9月,邵林刚的妻子花合凤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慢性肾炎肾小球等病状,让这个本就负担承重的家庭,雪上加霜。夫妻俩至今已经花费医药费近百万元,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如今已负债累累。
在邵林刚的老家,三间木屋与一间石屋两间砖房构成一个小小的庭院,从院里踩的光滑的青石板可以知道,这是祖上留下的老屋,并不曾进行修缮改建。在邵林刚的灵前,贵州省司法厅前往慰问的同志问其亲属,邵林刚临终前有什么遗愿没有,邵林刚的侄子邵征斌说,叔叔临终的前几天,多次对他们提出要求,说:“后事要从简,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来做……”
“感谢组织、感谢领导的关心。”在邵林刚家,妻子花合凤告诉记者说,两个儿子都还没成家,自己一身疾病也没有什么能力,希望他们能以他们的父亲为骄傲,在社会上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是什么支撑身患癌症的邵林刚不畏病魔一心系百姓?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挚爱,是源于他对这一方土地的热爱,对老百姓的放不下。记者近日获悉,贵州省司法厅将正式下文,号召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向邵林刚同志学习。(来源:法制日报 通讯员 袁萍 周茂 法制日报记者 王家梁 原标题:患癌7年他用生命兑现承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邵林刚的生命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