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法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
“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现场。
“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现场。
中国长安网10月12日电(记者 王蓉)“增强使命感,发挥法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不仅仅是它的保障,更应该成为它的动力和目标。”这是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冀平在“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开幕式上提出的期望。
今天,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承办的“国际投资经贸法律风险及对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欧亚非28个国家的160多位法学法律界和企业界代表以及部分驻华使馆外交官出席开幕式。
投资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此外,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相关国家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地区各国在经贸法律政策、民族宗教习惯、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和相关国家企业在上述地区开展经贸投资时,常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影响到国际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投资经贸领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刻不容缓。” 吉布提驻华大使阿卜杜拉·米吉勒多次重复道。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促进和保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深入实施,“中国和相关国家的企业界和法律界都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陈冀平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