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需要,在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二村幼儿园工作了近一年的支教老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信访处处长朱莉莉要调往三村幼儿园继续任教。可这个普通的工作调动,却在朱莉莉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一种爱叫舍不得
10月3日,朱莉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二村幼儿园,这是她接到调离通知后第三次回到曾经付出了心血的地方。去之前她就说,“再去看一次我的孩子们吧,宁愿再哭一次。”之前,她每次和她的孩子们见面,她和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哭成一片。
朱莉莉刚进门,孩子们就一拥而上把她抱住。
知道朱莉莉老师要走,孩子们哭成了泪人。
孩子们争前恐后去跟朱莉莉老师亲亲。
这次依然没有例外。当她推开中二班教室门的一刹那,孩子们就惊喜地冲过去紧紧抱住了她,随即,全班29个孩子把她围了一个水泄不通。没有人说话,教室里异常地安静,孩子们就那么静静地围着她,每一个孩子都一定要和她亲到为止。
朱莉莉的眼圈又红了,一旁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朱莉莉擦干了眼泪,让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开始指挥孩子们用国语唱红歌、诵唐诗、背儿歌。
《国歌》《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咏鹅》以及歌唱民族大团结的《团结歌》《欢迎你到新疆来》……100%的维吾尔孩子把朱莉莉交给他们的红歌和唐诗、儿歌表演了个遍。孩子仰着脖子,一边大声唱着、背着,一边举手投足跳着、舞着,样子超级可爱。
朱莉莉又指着挂在墙上的各种内容的画片,食品、水果、动物、植物……她的手指到哪,孩子们的国语就说到哪。
看到时间差不多了,朱莉莉和搭伴老师吐孙古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吐孙古用维吾尔语说,“孩子们,朱莉莉老师今天离开这里就要去别的幼儿园教别的小朋友了,以后就不会常来了。让我们一起说一声:朱莉莉老师谢谢你!我爱你!”吐孙古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又纷纷跑上来抱住了朱莉莉。
穆合力赛·阿布拉江扑进朱莉莉怀里,喊着“莉莉妈妈不要走!”就哭出声来。像是受到传染,孩子们一个二个都跟着呜呜地哭了起来。朱莉莉再也把持不住,又一次和孩子们哭成一团。
就这么,孩子像潮水一般,一波未退下,一波又涌了上来。他们就是要依偎着朱莉莉,抱着她、拽着她,生怕她离开。
几个老师好不容易把一波波“潮水”劝退了下来,孩子们干脆就坐在座位上哭了起来,那个场面好不感人。
记者拉着朱莉莉离开,不想,走到大门口时,她又被老师和家长揽过去抱在了一起,然后又是一阵子哭泣。
谈话间,下课了。朱莉莉的孩子们都跑了出来,有孩子发现朱莉莉在幼儿园大门口,瞬间,一大帮孩子又纷纷跑向朱莉莉。孩子们拉着她、推着她往教室方向走,嘴里还喊着“莉莉老师不要走!”“不要走!”“不要走!”朱莉莉早已没了抵抗的心力,就又被孩子们推进了教室。
过了一会,朱莉莉逃也似地跑了出来,刚过了幼儿园铁大门,孩子们又冲了出来。她硬下心让门卫把大门关上,门卫笑着耸了耸肩、摇了摇头,只好关上了大门。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人看了心碎:孩子扑向大铁门,因为出不来,就扒着铁栏杆喊着“莉莉妈妈!莉莉妈妈!”在铁门这边的朱莉莉也扒着铁门的栏杆流泪。
一同来的政法委刘炜主任只好上前,硬是拉着朱莉莉上了车。车开动了,望着泣不成声的朱莉莉,刘炜开玩笑地说:“你硬是把再平常不过的工作调动搞成了生离死别了!”朱莉莉听罢,“扑哧”一声也笑了。她像一个委屈的小姑娘,悄声地挤出一句:“人家这不是舍不得嘛!”然后就把头靠在车窗上,眼睛盯着远方,眼泪又断线珍珠一般一颗颗落了下来。
朱莉莉老师与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告别。
朱莉莉老师坐在离开的车上,还忍不住泪流满面。
那曾付出的一片真情
幼儿园“众哭”的那个情景,时时在记者脑海里回放,那些眼泪集成了一串疑问: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眼泪更加真实?还有什么,比伤心地哭泣更难掩饰?朱莉莉凭什么收获了这么多惜别的眼泪?
“为什么这么伤心?”直到第二天,看到朱莉莉情绪平复了,记者问她。她说:“就是舍不得,我和这些孩子们朝夕相处了230多天,我们之间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我和孩子们的感情从陌生逐渐熟悉、亲近,直到今天如同亲人般的爱。这期间,有欢笑、有疲惫、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换你,你也会舍不得。正是我的这些孩子们让我这个外行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双语教师,我通过努力让孩子们走进了学习国语的大门,有机会像教自己孩子那样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可以说,我们彼此成就了对方,帮助对方从零进步到了一。”
2016年11月,自治区开展南疆学前双语支教活动,朱莉莉自告奋勇报名来到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驻村点——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二村,转型成为双语支教教师。凭借着她曾在南疆生活工作过的经历,凭着她一贯奉行“要做就做到更好”的个性,很快进入角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孩子们欢迎。她用一片真心和热心,一步步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她习惯叫自己的学生为“我的孩子”,学生也亲切地称她为“莉莉妈妈”。
在学校门口,记者见到了两个学生家长,他们一遍遍表述,孩子能遇到朱莉莉这样的老师是福气,真希望朱莉莉多带孩子一些日子。因为,他们发现孩子变了,不但喜欢上学,而且懂得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记者问他们,在他们心中,怎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他们两个人的答案是一致的:“把我们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这就足够了。朱莉莉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和朱莉莉一起来支教的政法委办公室干部阿斯也·阿不都也深有感触:“我努力做了,但还是没有朱莉莉处长那么专心致志,经常是她一大早会给我讲,她昨天一晚上都想了什么新办法来解决什么新问题,然后就去付之行动。我真正是佩服她了,他如此用情用心,孩子们舍不得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她应该得到孩子们给她这样最纯洁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