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纸质书的命运

2017-09-22 10:55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近来纸价上涨,朋友圈有做书的朋友哀叹,做的书都没有赚到钱。我不做书,不关心赚钱赔钱的问题,倒蓦然想到一个问题,这样一来,出书怕是更难了吧?

    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成本增加,书价必然会随之水涨船高。大众对买书本就热情不高,再加上电子书市场的肆虐扩张,纸质书似乎真的已走到穷途末路了。

    但是我总不相信纸质书会彻底消亡,正如我多年前在《美好的书缘》一文中写到的那样:

    “都说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我总不肯相信。如果说读书只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么还有可能。实际上纸质书早就不再单独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存在了,特别是对于书痴们来讲,美丽的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更何况因书还衍生出了不少更有趣的玩意儿,比如书签、藏书票、毛边本、签名本。真想不出如果有一天,真的只剩电子书了,怎么制作毛边本?作者签名售书时又签在哪里?签在阅读器上吗?想一想就觉得无趣。”

    但我也相信很多书确实会被电子书彻底取代。这都是些什么书呢?比如通俗小说、科普读物、工具书、教科书,当然还包括几乎所有的报纸和杂志。因为这些书和读物满足的仅仅是一时的需求,读完就可弃之如敝屣,当然有电子书就足够了。工具书虽然要常用,但远远不如电子书或网络查询方便,只怕消亡得还要更早一些。

    当然有一些书的命运会长久一些,比如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著作,特别是那些略显晦涩的哲学名著。对于我来说,抱着纸质书读还怕心不够静,字看不到脑里,更不用说看电子书了——当然,读惯了电子书的人也许并不存在我这样的问题,所以即便是这类书,也并非毫无被电子书完全取代的危险。

    纸质书要想存活,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通过完美的装帧设计,变成一件艺术品。加上印量不大,成本高昂,纸质书在未来社会也许会变成一种可以彰显身份的奢侈品。

    这绝非痴人说梦。其实不用费神推测,回头翻翻中外书籍史,即可大略想象得到。不过古时是因为书籍印制困难,普通人想买买不起,将来则是大多数普通人有电子书就够了,不需要购买纸质书。说来还是有质的不同。

    其实现在有些书已经在朝这条路上走。前不久趁当当网促销,半价购得一册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书蠹牛津消夏记》,半价之后还要70多元,可见其定价之高。虽然这是一本我喜欢的“关于书的书”,但买它,却主要是冲着它的装帧去的。书的作者王强是“新东方”创始人之一,是有名的“书痴”和西洋珍本书籍收藏家。确实在这本书里,王强展示的主要是他收藏的各式各样的西洋珍本书籍,大都配了插图,让人看了眼羡。这些书籍动辄价格过万,都是名家名作初版本,有些还是作者或名家的签名本或珍藏本,确实当得起“珍本”这一称谓。

    这本书的装帧与书中谈到的那些珍本书也有得一比,红色烫金皮质封面,浮雕效果的,由画家透纳所作的牛津著名街区——高街的一幅画,热转印工艺制作的封底图,鎏金书口,采用湿拓画技术制作的环衬,扉页为描图纸,内文用顶级画刊纸。不管用纸还是印刷,都堪称完美。但序文里透露的,作者本人特意订制了一百本小牛皮的收藏版,那才算真正的奢侈品呢。

    不过,看了这么多年海豚出版社出的书,我唯一有个遗憾,为什么不能照这个标准多做几本经典名著呢,那才真正值得收藏呢。不过,这个遗憾,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逐渐得以弥补吧。只是那时我是否还买得起书,就是另一说了。

    (张遂涛)

看《民警李建国》如何回答“什么是综治?”

他们对“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一问题的理解,跟很多小伙伴的想象,似乎有些不一样……

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王三运身为中央委员,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涉嫌违法犯罪。

孟建柱面对百万政法干警纵论“共治善治”

在谈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时,孟建柱书记多次提到了一个词,“共治善治”。

藏在老式对讲机里的遗憾……

现在每当我看那只对讲机时,会不由地想到他,这件事已成了我心里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