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耳蜗移植手术,4岁女孩小雪成了植物人,律师朱永健4年内提供5次法律援助,终于帮助她获得应有赔偿。
这是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一个感人故事。在浙江,同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看守所、检察院、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律师身上发生。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浙江省司法厅获悉,浙江法律援助机构设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89个,设立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103个,设立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79个。
浙江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介绍说,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衔接配合机制,健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司法厅先后会同省级司法部门出台三个规范性文件,要求在全省看守所、法院、检察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明确工作站建设、管理及主要职责。截至目前,全省看守所、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实现全覆盖,累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刑事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近7万人次。
提供及时到位法律帮助
2005年,杭州市余杭区看守所设立浙江省首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律师值班。
经过十多年发展,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已从覆盖杭州,走向浙江省全覆盖,除机构人员变化,还有职能的重大转变。
杭州市司法局局长吴声华透露,2014年6月,杭州被确定为部署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18个试点城市之一,为杭州加快推进和规范看守所、法院、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制定律师值班制度,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
2015年5月22日,杭州市看守所刑事速裁案件在押人员首次申请提供法律帮助。各部门迅速协调开出会见介绍信,王巍、朱小波两名律师接到选派指令后火速赶赴看守所。见到免费的法律援助律师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这名在押人员又惊喜又意外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快,谢谢!谢谢!”
根据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看守所应于24小时内安排申请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书,将所掌握的申请人经济状况等有关情况一并书面告知办案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在两日内将转交法律援助申请函或商请辩护公函送交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在收到申请当时进行受理、审核和指派值班律师。
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董民红告诉记者,值班律师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除负责法律咨询、接受法律申请、转交辩护通知、展开宣传活动等工作外,还要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他们自愿认认罪认罚的情况下,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申请变更强势措施等法律帮助,同时确保律师有会见嫌疑人、阅卷等权利。
及时到位的法律帮助,依托于顺畅的衔接机制。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与检察院和看守所就值班律师的会见权利、会见手续、认罪认罚从宽试点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简化会见手续,赋予值班律师单独会见的权利,还将量刑参考向值班律师公布。
目前,杭州市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已为认罪认罚案件提供法律帮助近1500件,接待法律咨询22156次,接受法律援助申请1274件、转交辩护通知575件。
发挥引导减压监督作用
9月4日,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10平方米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里,值班律师陈芳芳刚解答完一起离婚纠纷咨询,又有一名男士上前咨询如何写民事再审申请书。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值班律师忙碌的身影。
对于值班律师的职责,陈芳芳有着独到的体会。她认为,真正意义上帮助犯罪嫌疑人,就是要让嫌疑人坦然面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因认罪认罚而获轻判。
陈芳芳回忆说:“我被指派为一起涉嫌贩毒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在公安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均不认罪,一审开庭前,我与他会面,起初他还是不认罪,我向他抛出三个问题让他自圆其说,如果圆不了,就认罪,争取获得轻判。”
再次会见时,正如陈芳芳所期望的那样,他痛哭着说:“陈律师,感谢你帮我,我想了很久,发现自己真圆不了,我心甘情愿认罪。”
浙江高院立案庭接访组组长胡华锋介绍说,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以来,对法院的立案、调解、信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经过值班律师专业的过滤,许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及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的案件不用再进入法院,因为律师是第三方公信力代表,所以律师值班对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也有很大帮助。
对于法律援助工作站发挥的作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周甲准颇为认同这一评价。
在周甲准看来,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值班律师给案件当事人提供的专业法律意见,不仅可以有效引导上访人通过法律渠道理性解决矛盾问题,还可以借助律师促进信访案件的合力解决,尤其是为疑难复杂案件提供法律智囊作用、一同参与化解,可以有效减少办案机关工作压力,律师作为第三方公正力量代表,还可以发挥监督作用,让当事人更加信服。
据了解,浙江省检察机关法律援助工作站自去年7月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复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00余件,有力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门槛创新值班模式
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库,是值班律师制度良性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案件监督检查科科长吴红民说,值班律师的补贴费用相对有限,有时来回路费都不够,所以值班律师都是把法律援助当作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报名加入这个队伍,希望能够完善值班律师的吃饭、停车等后勤保障。
浙江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介绍说,尽管值班律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为了保证援助质量,浙江在推进值班律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提高了律师准入门槛,加大了对律师的业务培训。
在值班律师的准入资格要求上,杭州规定由原来的必须执业两年以上改为3年以上,并且要承办刑事案件10件以上。
此外,杭州探索多样化律师值班模式,根据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当地的实地情况与实际需求,采取常驻值班或者提前预约等方式,优化管理。
如在案件数量大、律师资源丰富的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看守所,采取常驻值班模式,每天有一名值班律师进驻;在富阳、桐庐等看守所,采取预约制度,既保证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也节约律师资源。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潘财荣说,虽然我可能一年就轮到一次值班,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会竭尽所能。去年值班期间,我就帮助一名上访人打赢了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