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特警徒步挺进九寨沟震区腹地开展生死营救
“震中七勇士”将被困46小时游客送上直升机

8月10日,“七勇士”和其他救援人员向重灾区挺进。 (手机拍摄)四川省公安厅供图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突如其来,无情撕裂“人间的天堂”。地震摇醒了将眠的九寨沟,吹响了四川公安全警动员、争分夺秒抢险救援的“集结号”,也拉开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转移营救数万游客群众的大幕。
10日下午,7名阿坝州公安局特警队员冒着强烈余震、穿越流沙之地,徒步挺进震区腹地,与其他救援力量一起将被困景区深处长达46小时的10名群众送上直升机安全转移出沟,并原路返回。一身风霜、满面尘土,全员无一人在执行任务中受伤。
临危受命,徒步挺进震区“孤岛”搜救

救援行进中
“诺日朗至日则保护站一带有14名群众被困,其中还有妇女和孩子,目前联系不上。经过直升机两次盘旋观察,发现有人员活动痕迹,带回了具体位置坐标。必须尽快赶赴、全力搜寻!”8月10日一早,在九寨沟沟口待命搜救被困群众的阿坝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接到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邓勇的一项紧急指示。
“我们曾经尝试突击进沟,但余震不断、飞沙滚石,入沟道路也完全中断,最后都无功而返。”阿坝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竹旭贵说,“接到可以再次进沟救援的命令,所有留守在沟口的队员都主动表示要进去救人。最后,我们选择了这6名突击队员。”临危受命,6名年轻特警来不及携带铁锹、绳索、安全帽等工具,只着一身作训服便立即出发,准备挺进震中“孤岛”。
车辆到达诺日朗瀑布附近的镜海就无法再继续向前,这里也是进入九寨沟中日则沟的唯一入口。这条沟是景区的精华,美丽的风景常让游客流连忘返。而此时,在余震和滚石中,却暗藏重重危机。
日则沟中,五花海道路设施受损最为严重,各处路段每隔10米就有垮塌、道路塌陷。多名突击队员也表示,在徒步行进中,五花海到熊猫海一段路况非常凶险。特警队员薛凯强回忆说:“大家徒步到五花海附近时,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塌方体把路完全堵住。”
怎么办?还走不走?没有犹豫,所有突击队员决定继续挺进。前方探路、左右观察、谨慎断后……特警队员们说,他们凭借着日常训练中积累的实战经验与平日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不断提升的快速处置和应变能力,时刻保持冷静、分工协作、紧张推进。
“没路了,我们就翻过横在路中的巨石。每当遇到滑坡或山上冒起白烟,我们更要小心翼翼。”特警队员泽旺夺基回忆,“辗转至熊猫海景点中心位置,地上出现了一个用饭盒拼成的SOS标志,在确定周围无被困人员且又无法联系指挥部的情况下,大家决定继续挺进。”
“经过熊猫海处的流沙斜坡时,都是沙子,脚一踩进去就向下陷,下面就是海子(大面积的湖泊)。一步走错,便没有第二次机会,必须要一次性快速通过。”6名特警队员坦言当时虽然害怕也很紧张,但并没有后退,采取了3人前行、3人观察的方式,冒着危险通过“鬼门关”。
穿过“沙丘”时,特警队员薛凯强突然跌落,慌忙将十指深深插入沙土,用背部紧贴陡坡,却仍然控制不住慢慢下坠的身体。队友罗尔吾泽郎见状,立即冲滑至其前方用身体挡住,避免他摔落到深不可测的海子里。等到身体稳定下来,两人才互相搀扶而起,继续前行。
生死营救,护送十名被困群众安全出沟
“14时许,我们经过20公里长途跋涉和艰苦搜寻,终于在原始森林景区附近的日则保护站发现了被困人员。”特警队员介绍,这些被困人员是沟内的常住居民,地震发生后被困在熊猫海附近。
“因为原始森林附近地势较高,他们便留下线索,聚集在日则保护站附近等待救援队伍。”特警队员曾孝峰告诉记者。当6名特警队员和其他救援力量的身影出现在10名被困群众面前时,被困长达46个小时的群众情绪激动,像“见到亲人”一样迎了上来。
徒步出沟道路千难万险,且余震不断,随时有新的危险发生,只能利用直升机转运伤员和群众。由于直升机载人能力有限,特警队员们表示让群众坐直升机转移,他们沿原路再走回去。两小时后,特警队员护送10名被困群众顺利登上直升机,将他们安全转运出沟。
“家乡受灾,我心痛无比也担心家人,但这身警服就意味着责任和使命。”王铵洋是7人中后加入的队员,也是九寨沟人。由于6名战友进山搜救,未带通信设备,与后方失联时间较长。王铵洋自告奋勇,受命携带通信设备,于当日18时许乘直升机进山,寻找自己的战友并继续搜救被困群众。与队友会合后,他第一时间把震中的情况报告给守候在沟口的领导,然后便立即投入搜救工作。
紧张搜救仍在继续,刻不容缓!据特警队员了解核实,当时仍有群众处于失联状态。按照指挥部指示,其他救援力量暂时撤离,特警队员和另外9名救援队队员等留宿沟内。余震不断,天色越来越暗,气温也在降低,特警队员加快了搜寻失联群众的脚步。
“下午5点多,我们经历了一次比较强烈的余震。沟内到处都在塌方,四周的山上也都开始滚落石头,腾起阵阵白烟。”曾孝峰说。
余震没有让特警们打“退堂鼓”,反而更加集中精力搜救了一整夜。他们几乎没有休息,在危机四伏的山里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11日天一亮,特警队员得到暂时撤回沟口待命的消息,8时开始沿原路返回。在经历数次余震之后,回去的路更为艰难,多处山体塌陷形成坑洞,只有倒下的树木可当暂时的“独木桥”,容人小心通过。“返回途中,我们又遇到了余震。”泽旺夺机说。特别是路过流沙斜坡时,队员们再次分组冲刺,憋住一口气便“急速通关”。每一脚下去,都会扬起尘土,汗水黏着灰,所有队员都成了“大花脸”。
“猎鹰”出击,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

8月11日,战友在九寨沟沟口列队欢迎“七勇士”归来。本网记者 陈路坤 摄
“他们回来了!”
11日13时30分,7名特警队员往返奔袭40多公里,穿越重重生死线,平安返回诺日朗瀑布,累得直接瘫坐在地上。留守沟口的特警为战友送来简易午饭,这也是他们24小时后第一次吃到热菜热饭。
这一画面被记者记录下来,瞬间在网络“走红”,赢得网友温情点赞:“真正的英雄,人民需要像你们一样的勇士。”“看到你们‘灰头土脸’,眼眶就湿了,心里却被暖暖的幸福填满了。爱你们,勇士,更爱你们践行使命的忠贞”……
这7名年轻特警,年龄最大的27岁,最小的22岁。他们来自有“猎鹰”突击队之称的阿坝州公安局特警支队。阿坝州副州长、公安局局长刘波涛表示:“自2008年组建以来,针对全州公安工作实际,这支队伍用实际行动时刻彰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做到了‘关键时候能拉得出、危急时刻能冲得上’,发挥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特别是在各类重大应急抢险任务中,阿坝特警不辱使命、敢打硬仗,千里驰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第一时间增援甘肃舟曲泥石流抢险,全力参与汶川抗击特大泥石流、茂县“6·24”山体垮塌抢险救援等。特警支队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2人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九寨沟地震后,阿坝特警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全警共协助疏散了4万余名滞留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紧急疏散游客1800余人,护送受伤群众6人,找到失联群众10人。
在成功营救10名被困群众后,这7名勇士的身影很快又出现在新的执勤岗位……
网友声音:
@四少爷的拳头:看到这几位年轻警察稚嫩纯真的脸庞和眼神真让人心疼。祝福你们及家人一切安好!
@小蜜蜂醉了:虽然满身灰尘,但依然帅气!点赞!
@疯狂大象:警察的帅,帅在坚守履职,帅在奋不顾身,帅在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的幸福。
@没事就爱悄悄乐:致敬勇士!现实中的战狼!
@平凡人:徒步救援最辛苦。特警勇士们,向你们致敬!
@悟空:人群中逆行的背影是最美的风景,向你们致敬,为你们骄傲。
@叶之沃若:看到一张张稚气却透着坚毅的灰头土脸,敬意油然而生!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短评:向“逆行”勇士致敬
王旭东
7名特警冒着余震的危险,躲过滚石、翻过滑坡,满身尘土瘫坐在路边却面带笑容——任务完成了,被困群众得救了。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最美逆行”不断上演。是什么支撑着这群青年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受灾区域解救被困群众?是他们的使命担当,是他们的钢铁意志。7名“逆行”勇士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公安队伍的一往无前,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在解救被困群众的同时,广大民警还在疏导交通、抢救财物、维护秩序方面切实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让受灾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
向在灾害面前挺身而出的“逆行”勇士们致敬!
(记者:王自然 王旭东 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