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防治猥亵性侵儿童行为要多向发力

2017-08-24 14:30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近日,接二连三被曝光的猥亵、性侵儿童事件,以疾风骤雨之势,进入公众视野。还有两起猥亵儿童淫秽视频案。“女童保护”负责人孙雪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性侵儿童案件非常隐蔽,难以被公开报道和统计,因此被公开曝光的案例仅为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8月22日《法制日报》)

  媒体都是“逐热”的,可以深入揭开很多原本看不见的“盖子”。此次,正是由于舆论的持续“追热”,才使得一系列猥亵儿童事件接连被曝光,让人们看到了儿童保护的严峻形势,引起了人们对儿童性安全问题的严重忧虑和关切。

  近段时间曝出的多起猥亵儿童案、事件,令人震惊的不止是其中竟然有熟人伸出的黑手,使得女童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也给女童防侵害保护以及对不法行为的查处工作带来更大难度,更恶劣的是还有不少围观者为这种恶行辩护,足见社会认知还存在严重偏差。另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的4年间,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量达到10782起。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家庭成员作案的占10%。而这些数字,由于性犯罪的隐蔽性,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从现实来看,治理儿童性侵害问题,加强儿童性安全保护,必须多向发力,综合整治,全社会同撑一把儿童“防侵伞”。

  要完善法律法规,例如规定更严厉的处罚,提升侵害者的违法成本,对性侵害儿童行为保持“零容忍”,依法强力打击,坚决斩断黑手。同时,对于有过性侵害儿童记录的人,应该隔离他们,禁止他们从事与儿童相关的工作。猥亵性侵行为和亲朋间的亲昵举动以及长辈对幼童的爱抚动作有着天壤之别,当前,特别是对于来自家庭内部的隐蔽性侵害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警醒和重视。要制定完善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应对。

  除此之外,儿童的性安全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性侵伤害不是遥不可及,对孩子不应该谈“性”色变,很多女童之所以持续受到猥亵性侵而没有什么反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性观念与性安全知识匮乏。然而至今仍有很多家庭谈“性”色变,疏忽了对幼童的性教育启蒙,学校教育在这方面也几乎是个空白,导致一些本可避免或及时发现的伤害悲剧发生。笔者以为,应尽快将儿童性教育纳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计划中。

  (张应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