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曝光,山西省政协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主任科员邢艳军过生日时,在自己组建的公务员培训群中向群成员索要红包,并称“没有祝福语的请抓紧退群”。目前,山西省已对邢艳军作出严肃处理。频繁出现的官员利用微信红包牟利、滥用职权现象极大损害了公务人员形象,社会影响恶劣。(8月15日《检察日报》)
微信红包少则几分,多也就不过200元封顶,用微信红包来行贿受贿在很多人听来,似乎是个笑话。不过,现实却并非如此。别有用心者意图通过微信红包“互动”围猎党员干部,甚至直接发数个乃至数十个红包当“情感润滑剂”的现象已不陌生。
令人咋舌的是,除了围猎者主动用微信红包行贿,竟然还有公职人员主动索要微信红包。山西的邢某向群成员索要红包,并称“没有祝福语的请抓紧退群”,四川的肖某以儿子满周岁为名,群发“求祝福”、要红包。作为公职人员,他们的这些行为,虽然涉及金额不多,但是性质却是恶劣的,不仅有损人民公仆形象,若不是因及时被曝光,更可能走向不法之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多少大贪、巨贪也皆始于贪小利、占“小便宜”。自以为搞点小腐败,弄点“油水”,无伤大雅,最终只会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引向冰冷的铁窗。“积小贪、成大腐。”利用微信红包搞腐败,虽然单次金额少,但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底线就会被冲破,信仰就会崩塌。今天可以以生日名义索要红包,明天就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索贿,牟取更多不正当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自觉筑牢反腐思想防线,就要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占“小便宜”、不打“擦边球”,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政治作风始终清正廉洁。
当前,微信红包之所以会引发一些“微腐败”现象的发生,概因微信红包可以点对点收发,隐蔽性强,除非当事人举报,否则很难被发现。而且,由于微信红包单笔金额小,往往还可以打着礼尚往来等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更容易让党员干部放松警惕。也正因如此,一些别有用心者开始通过加微信好友、组建微信群等方式,把微信红包当成了一种新的围猎党员干部的方式。有人甚至以为,微信红包可以成为腐败的“隐身衣”,神不知鬼不觉。
殊不知,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隐身的腐败“隐身衣”。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实际上是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无数案例表明,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稳固的“利益链”,贿赂形成的金钱利益关系不堪一击。那些曾经称兄道弟的围猎者,最终往往是受贿官员的举报人,透过他们精心“收藏”的行贿账本,受贿官员的腐败行为一目了然。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任何隐蔽形式的行贿受贿都没有绝对的“隐身衣”,更何况是微信红包这种轻易可以留下截图、留下转账记录的方式。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为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不要想着发大财,也不要想着贪小利。“微腐败”也是一种腐败,领导干部切莫把微信红包当成腐败“隐身衣”,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否则,只会滑向腐败深渊,丢掉本来属于自己的前程和幸福。
(陆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