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网络清朗空间需要人人参与共建

2017-08-17 11:12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广东省网信办分别对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立案,并依法展开调查。根据网民举报,经北京市、广东省网信办初查,3家网站的微信、微博、贴吧平台分别存在有用户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

  清朗的网络空间才是健康的网络生态。清朗的网络空间里不该有淫秽色情信息,不该有虚假谣言信息,也不该有暴力恐怖信息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12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的规定,这些不良信息更是被明令禁止传播的。

  然而,被立案调查的3家网站,可以说是国内网络平台中的“巨头”,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中的“佼佼者”,本应是构建网络清朗空间的积极践行者,却也沦为了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信息的滋生地,实在令人唏嘘。好在,相关网站在被立案后均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整改,但愿他们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将不良信息隔绝在广大网民的视线之外。

  令人遗憾的是,信息的传播归根结底由人来完成,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往往会成为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者,以至于相关平台虽然加大了审查力度,往往还会有“漏网”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就在前不久,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一些关于地震的谣言就在网络上发酵,或夸大灾情,危言耸听;或无中生有,制造恐慌。一些网民的“不经意”转发,使自己一次次地成为这些不良信息的“二传手”,给相关部门“围追堵截”不良信息增加了难度。

  不得不说,曾经被称为“虚拟世界”的网络,如今已经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实践证明,现实社会的文明和谐会有效提升网络空间的清朗度,反之,网络空间的清朗也会“反哺”现实社会。而如何为这7亿多名网民提供一个真正清朗的网络空间,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和每一个在网络“家园”中活动的个人也要负起责任,遵纪守法,如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才能井然有序,网络空间才能天朗气清。

  人们接受各种互联网信息服务,离不开一定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提供网络服务,虽然不一定直接生产某种产品或者内容,但是往往会为第三方的内容提供存储、链接或是传送服务。网络平台应该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平台建设,通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提升相关技术水平,不仅要及时发现清理不良违法信息,不让任何一条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违法信息成为“漏网之鱼”,更要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加大审核力度,不让任何一条不良违法信息在公众面前“曝光”。

  网络空间清朗,我们每一个在网络“家园”中活动的人都是受益者。清朗网络空间,人人共享,更要人人共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名文明守法的“网民”,绝不做不良违法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让不良违法信息切实在网络中失去生存传播空间。

  (陆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