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民警营造“规范执法必尽责、执法规范不担责”的环境氛围
●让基层民警会办案、敢办案、办好案,始终是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任何一个执法现场,都不是一个或几个民警“孤军奋战”,要有强大的情报支撑和警力支援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难以保证规范执法;离开规范执法,也谈不上从严治警
本报讯 记者王若冰、张瑜报道:8月4日,山东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全国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就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齐鲁“规范警务”品牌进行研究部署。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孙立成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采取果断措施破冰清障、补齐短板,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构建齐鲁“规范警务”品牌,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法治公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孙立成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破冰清障、做强支撑,让民警敢执法、会执法、勇执法。要深化问题整改,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5个月的执法突出问题“清障行动”,全面细致排查执法隐患。要细化执法标准,紧紧围绕新出现的执法难点热点问题,编制一批现场执法操作规程,建立“视频+菜单”式现场执法操作体系,精准指导一线民警执法实战,努力为民警营造“规范执法必尽责、执法规范不担责”的环境氛围。要强化权益保障,进一步健全落实民警依法履职免责、履行职责受到侵害保障救济、不实举报澄清等制度,解决一线民警后顾之忧。要完善警务机制,市、县公安机关特别是县级公安机关要大力推进常态化合成作战机制,完善科学派警、动态调警模式,为处警民警提供充足的情报支撑和警力支援。
孙立成强调,要通过信息支撑、要素管控,在规范管理中实现执法工作提档升级。要着力加强信息化手段支撑,深度挖掘执法大数据应用。探索建立执法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执法质量考评及执法规定动作监督,对办案部门及其民警执法不作为、不规范、不公正、不安全等日常监督管理数据自动分类统计,对问题多发的警种部门及时预警、指导改进。针对建设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围绕“建库、打底、贯通、集成”,建好用好执法闭环管理系统。要着力建设“三中心一统一”,集中打造案管中心、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三个中心”,统一实现“涉案人员、场所、财物、卷宗、责任”等执法要素合成和智能化管理。要着力推进省“两办”《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各地、各警种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逐项确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孙立成要求,要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在引导舆情中营造依法履职良好氛围。要及时公布案件事实,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抢占舆论先机。要把握规律,发布信息要重事实、讲证据,防止因言语不妥引发炒作。坚持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原则,有效整合警种部门资源,认真研究规律特点,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处置能力水平。各级、各警种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互通信息,第一时间发现敏感舆情并协调处置到位。严格落实24小时网上巡查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
孙立成强调,要坚持从严治警、提升能力,在素质强警中建设过硬执法队伍。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践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在执法制度建设、执法决策部署、敏感案事件应对处置中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要强化执法教育培训,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和基层一线民警这一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培训协调机制,提升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要加强专业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以警种办案为主、派出所只办理简单案件的办案机制,推动基层所队回归各自职能。要全面推进从严治警,坚持对违纪行为零容忍,增强民警的“红线”意识。同时,贯彻落实好山东省《从优待警十项措施》,努力用关爱温暖警心、用待遇慰勉警心,不断提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相关链接 “厅长五问”
会议上,孙立成提出了“五问”,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深入思考、深刻剖析、举一反三。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是不是牢记心中了?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位民警都要用心想一想,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应该以怎样的措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二是在阳光下执法意识是不是真正树立了?任何执法活动都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要经得起拷问、经得起社会舆论的监督。三是执法监督管理是不是落实到位了?要规范管理受立案、调查取证、强制措施变更等各执法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管理机制、执法制度。四是执法培训和执法制度是不是贴近一线了?省公安厅针对常见的119种刑事罪名编印了证据标准指引,下一步要编制处警基本操作规程,这些执法标准在基层要落实到位,让广大民警切实掌握。五是警务运行机制是不是适应当前执法需求了?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思考、深刻反思,彻底清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严防发生执法方面的问题。
“清障行动”全面排查执法隐患
“清障行动”将紧紧围绕媒体高度关注的重点案事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重点关注接处警、调查取证等环节,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分门别类建档入库。对排查出的问题,能够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列出责任人员、列明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
着力建设“三中心一统一”
——推进案管中心集中化。加强对警情、案情、涉案财物、办案场所巡查力度,统一对接检法机关。严格落实群众亲临报警当场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三个当场”工作要求。
——推进办案中心系统化。加强信息化手段在场所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强化对执法办案过程的系统化、一体化管控,实现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年内在全省开展执法办案场所安全等级化评定工作,打造一批实用、好用、管用的执法办案场所。
——推进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智能化。全面落实办案人员与保管人员分离机制,严格执行刑事案件涉案物品随案移交制度,积极推行公检法联合的仓储式、一站式涉案财物管理,减少民警执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