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老陈是个有性格的人,作为重案中队队长,他要办的事,一定要办;他要破的案件,一定要破;他要抓的人,一定要抓。但就是戒烟,都10年了还没戒掉。
这10年里,老陈戒过多少次烟,估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戒不掉的理由很简单,他自认为抽烟不仅可以解忧,还能在破案过程中发挥点作用。这不,前些天我们一起出差去四川抓一伙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老陈又用烟解决了关键难题。
我们到达西昌后,在当地警方协助下,花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摸清了团伙成员的落脚点,不料抓捕的时候却扑了个空——嫌疑人连夜逃跑。老陈不气馁,继续侦查。这回他做足了功课,通过侦查,得知嫌疑人很可能转移到附近另外一个住宅小区内。小区规模比较大,有20幢楼房,800多户居民。老陈在小区入口遇到保安老赵,老赵50多岁,瘦瘦黑黑的,烟不离手,脸不好看,门却把得紧。
“大哥,我是警察,打听个事……”老陈掏出警官证。
“不知道!”老赵瞄了一眼警官证,不等问完,就一口回绝。
这种情形老陈见得多了,很多人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问什么他一概不知道。不过老陈心里有底:这老赵对小区熟悉得很。
老陈不慌不忙,自己先在小区“闲逛”,一逛就是两天。凌晨,老赵换岗休息了,老陈还没回去;一大早,老赵上岗了,发现老陈早已来了,老赵有点感动,说:“陈警官,你不容易。”晚上,老陈带了两包香烟,又去找老赵,这回不打听案件,就是唠嗑拉家常。两人抽着烟,还挺聊得来,从房价到交通,从新闻热点到国际局势……后来聊到警察和保安。“你管这个小区,和我以前当社区民警是一个道理。我当社区民警的时候,辖区里谁感冒谁咳嗽,我都知道。”老陈说。
“对,我也一样,这小区进进出出的,谁住哪幢楼,几号房,我都一清二楚!”老赵不甘示弱,从口中吐出一团白烟。
“这小区里有几户人家,凌晨一点都不关灯,你要是都知道底细,夜宵我请你吃鸭头。”老陈知道老赵除了爱抽烟还喜欢吃鸭头。
还真当回事了。凌晨一点,老赵带着老陈在小区里巡逻:“这幢就402亮着灯,业主和几个朋友打麻将;2幢503,这家业主一个人住,和在外国的女朋友网上聊天;7幢905,这家房子是出租房,租住的人是卖电器的……”小区里凌晨一点没关灯的,共11户人家,只有一户人家老赵说不上来:“8幢501,8幢501……这家是出租房,好像上周刚搬家,新搬进来的是谁我还真不大清楚,不过其中有个年轻女的,来我这儿取过一回快递,福建口音……”老赵摸着脑门说。
“上周刚搬进来?福建口音?”老陈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诈骗团伙成员苏某等5人正是福建安溪人,四男一女,分工明确,反侦查意识很强,每半个月转移一次窝点。平时,男的白天睡觉不外出,凌晨上网作案,女的负责购物买菜做饭。这回,他们是跑不掉了。很快,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我们在出租房内将苏某等5名嫌疑人悉数抓获,成功收网。
第二天,老陈将没抽完的半包烟塞给了老赵,然后笑着说:“这回,我真戒烟了。”
(张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