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日报》报道,8月1日起,四川省成都市11个市级部门纳入不定时工作制首批试点,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将实行延时服务,工作日全天服务中午不“打烊”,周六延时服务全天均可办理,上班族办事不用再请假,群众遇急事也可紧急办理;市属博物馆、图书馆、市文化馆等市级公共文化场所也将推行延时服务。
长期以来,许多政府机关窗口服务时间与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基本一致,这尽管没什么错,却使需要前来办事的群众不得不在上班时间专门请假,无形中给人带来诸多不便。
早前,曾有政协委员建议政府公共服务窗口应该试行错峰办公、周末办公,满足群众办事需求。成都市这次试点不定时工作制,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将实行延时服务等系列举措,无疑与政协委员的建议不谋而合——针对的是大部分机关单位上班开门、下班关门,非工作时间群众无法办事这一现象。
更为可贵的是,与此前一些地方的“小打小闹”不同,成都市推出的延时服务,不仅涵盖面大、涉及面广,基本上包括了政府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应该算个“大手笔”,而且不是简单的错峰办公、周末办公,而是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这种牺牲部分自由或者休息时间服务人民群众的背后,是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作风的转变与升华,体现了一个地方政府高度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诠释的是便民为民、执政为民。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虽然,政务服务系统实行延时服务,难免要“辛苦”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但方便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既是“呼”和“应”的关系,也是密切党群、政群关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务实之举,理应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响应。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