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的开沙岛上,有这样一名民警,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人,人们也因此送了他一个雅号“海陆空三军司令”。他就是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五接派出所社区民警高志新。
1999年,高志新从海军部队转业后,就在开沙岛上扎下了根,一干就是18年。14.5公里的长江岸线上,高志新是走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他的足迹。
与水结缘的人
高志新大半辈子都跟水在打交道。1983年,他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海军战士,也就从那时起,与水结缘。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通州区公安局,恰好又被分配到长江水上派出所工作,成为开沙岛上的一名水警,也是岛上唯一的民警。
高志新的家在通州城区金沙镇,距开沙岛30多公里,每次上班他都得转五六趟车、花费三个多小时,所以他索性就住在岛上,半个月回家一次。他家里人原本盼着总算可以结束聚少离多的日子了,却又一次让他们的希望落了空。
方圆近4平方公里的开沙岛是长江下游的一座江中小岛,成陆只有近百年时间,岛上住着450多户村民。过去一听开沙岛,“除了土就是草的荒岛”,谁都不愿意去。2003年10月,连接小岛的“华沙大桥”通车,改变了岛民世世代代靠摆渡出行的历史。而之前岛上交通条件差,半夜接到警情,高志新只有骑着他那辆“老爷”自行车忙着赶过去,不论天寒地冻还是顶风冒雪。
他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处警是2011年7月20日。那天19时许,一名家住九圩港村的渔民拨打110报警,称自己的父亲在船上捕鱼作业时,不慎掉入开沙岛附近水域中,由于江水湍急,找不到遗体,请求民警帮忙。这个任务最终交到了高志新的手上,他立即骑车走了5公里路来到九圩港村。但由于报警人提供的地址不详,电话又突然打不通,高志新只能在河边拿着高音喇叭沿途寻找,半个多小时后才找到了报警人李某。之后几天不分昼夜的打捞,终于找到了李某父亲的遗体。
编号为551的巡逻艇是高志新的另一个“老伙计”。虽说他所在单位是长江水上派出所,其实就一个民警、两个保安、一条艇。锈迹斑斑的栏杆,被太阳烤开了花儿的油漆面,缆绳也长满了青苔,只剩下湖蓝色的水警旗没有褪色。饱经风雪雨露吹打的巡逻艇就是高志新每一次巡航的记录者、见证人。
“如今,我们是鸟枪换炮了,有了警车,队伍也壮大了。”高志新说,2014年,他学会开汽车后,上级配发了一辆警车给他。2015年,考虑到开沙岛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当地政府又为高志新配备了7名辅警。
统管“海陆空”
说老高是“海陆空”统管,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在开沙岛上当地政府没有其他派驻机构。出警执勤是他,城管执法是他,调解纠纷是他,法律咨询也是他,仿佛他只用一副肩膀,就为岛民撑起了一把“平安伞”。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是高志新要了解掌握的。近年来,开沙岛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努力在喧嚣的城市中保留一方净土,所以除了兢兢业业地守护群众的平安,还要用心守护着岛上的飞禽走兽、一草一木。深夜开着巡逻艇驱逐捕鱼的,蹲在草堆里追查捕鸟的,也是老高的日常工作。
对于渔民来说,鱼儿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在开沙岛水域东侧,江面与如皋管辖区域交界,因这一段江面水流稳定,江鲜丰富,两地渔民都在此设置围网,将捕到的江鱼养殖待售。因网箱设置问题,两地渔民常常发生纠纷。五接镇开沙村村民胡某与如皋市碾砣港村的沈某,因网箱相邻,多次发生互相偷鱼、损毁对方网具的矛盾,积怨较深。老高把他们的问题作为水域矛盾纠纷调处的重点,跑前跑后联系双方渔政部门协调,共同确定双方的网具位置,设定界线标志,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这一切,当事双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胡某特地制作了一面写着“立警为公、护渔为民”的锦旗给高志新送来。他拉着老高的手激动地说:“以后不再毁网跑鱼,每年至少避免损失1万元啊。”
因为身在小岛,水上的救援很是常见,而令高志新最紧张的一次救援,发生在2016年8月1日晚上9点多。当时110指挥中心指令,位于五接镇的东沙大桥上有一名女子要跳江轻生。老高带着几名辅警火速赶赴现场。一名极有可能吸食了毒品、神志不清的女子手持尖刀,在大桥栏杆外扬言要跳江寻死。东沙大桥是开沙岛、如皋通往五接镇方向的交通要道,来往车辆多,所以引来不少群众围观。加上夜间视线不好,如果处置不当很有可能造成自残或伤害到路人。女子情绪非常激动,不时做出跳江的危险动作,而且警觉性很高,让救援人员无法靠近。僵持了近三个小时后,老高发现女子体力不支。他一边大声向女子喊话,吸引其注意力,一边示意辅警迅速翻过栏杆,将女子一把抓住。“三四十米高的桥,她若真掉下去,后果不敢想象。”老高说,当时,自己内心一点不紧张是假的,但必须冷静救人。(曹钰华 王媛媛)
一座岛,一个人,半生情
去年,通州区公安局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对基层所队进行了合并重组,原有的长江水上派出所撤销了,改为五接派出所驻开沙岛警务站,老高的副指导员身份自然也随之取消,成了一名普通社区民警。
不过,这一切的变化,丝毫没有影响54岁的高志新的工作热情。高志新说,他的理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是希望看着这个自己坚守了半辈子的小岛日益繁华,永远平安。扎扎实实为岛民做点实事,直到退休那一天,把警务站打造成开沙岛岛民“家门口的派出所”。
在迁徙季节的开沙岛,各种珍惜鸟类最多达上万种。这里的人文资源丰富,江心寺、天后宫是江岛特色的佛教、道教景区。开沙岛逐渐成为一个“浮”在长江上的旅游度假胜地。
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各个船舶修造企业的入驻,乒乓球训练基地的建立,大量外来人口蜂拥而至,给开沙岛的治安管理带来了挑战,老高觉得肩上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在高志新看来,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他没有想也不去考虑退休的事情,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不改初心。
“这里的船厂大多是一半在岸上、一半对水面,半敞开式。”高志新说,沿江水面杂船流窜活动多,水路侵财案件时有发生。
一次,高志新正在进行江面巡航警戒,某企业一艘大型油气运输船从船坞下水,由于正赶上江水退潮,船舶的漂移距离超出了预警范围,而前方停泊着一条砂石运输船。眼看一场大船压小船的恶性事故就要瞬间发生,老高立即驾艇高速驶向砂石船,并用高音喇叭远距离呼喊提醒:“前方船只,赶快拔锚避让!”“快!快让开!”此时,疯狂的浪充满令人战栗的恐怖,他把扩音喇叭牢牢抓在手心,一遍遍嘶吼到沙哑。就在砂石船拔锚避让后,新船如一座大山,慢慢漂移过来,霸道地停靠在江岸。一场重大险情在老高的及时处置下排除了。“有惊无险,只要没事就好!”高志新的语气很轻松,然而他的这个举动为这家企业避免了几百万元的损失。
18年来,像这样的安保任务,高志新执行了100余次,无一闪失,每次老高都要提前一天驾艇巡航,清理航道,在第二天凌晨3点左右,再次下江巡航。
在很多人眼里,高志新或许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更是有点“怪”。
他参与破获过重大刑事案件,先后两次荣获三等功、连续三年获评南通市治安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这些年,上级机关也曾考虑过将高志新调整到离家近一点的派出所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感觉岛上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