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由“实战化”延伸的警务改革新路径
在“四项建设”中,警务实战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扎实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已成为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破题之要。
如何牵住警务实战化的“牛鼻子”,确保打得赢,公安机关上下求索。
运筹演谋,深化警务机制改革——
借力大数据和“互联网+”,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构建“情报主导、信息支撑、技术保障、联勤指挥、合成处置”一体化的实战指挥体系,警务实战有了“最强大脑”。
适应动态信息化形势需求,警务运行机制建设不断创新:信息战、科技战、合成战,战战生威;部门警种合作、区域警务合作、国际警务合作,天网恢恢。
坚持应急与常态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各地优化警力配置、改进勤务模式,确保实战勤务运行“全天候、无缝隙”。
强筋壮骨,打造实战型公安队伍——
公安教育训练,是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治本之策。公安部在全国市、县公安机关推行的“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紧密结合实际,取得了明显进展。
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模式,完全符合民警训练规律和基层实战需要,实现了训练与实战的高度融合和无缝衔接,对深入推进警务实战化、不断提升应急实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公安部多次举办送教西部基层行、送教下基层活动,对提升公安业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厉兵秣马,全面提升警务保障服务能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五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将警务保障工作贯穿公安实战全过程,为公安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今,全国2874个县级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配备实现100%达标,基层公安民警单警装备实现全员配备;警用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和警综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装备和手段建成并投入使用,符合现代警务机制、适应公安实战需求的公安装备体系初步建成;警用航空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警航事业正在形成新的战斗力。
追能追得上,打能打得赢。这种敢打必胜的豪情壮志,正是源自于警务实战能力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