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窗,代表着法律和正义;红丝带,象征着对特殊服刑人员的尊重和关爱。
一边是冷峻理智,一边是真情大爱。
在铁网高墙里面,HIV携带者与艾滋病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如何生活、学习、劳动,如何接受治疗、重获新生?

7月5日,由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和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联合出品的中国首部特殊病犯题材纪录片《铁窗下的红丝带》开机仪式在省女子监狱举行。
历经长达3年时间的酝酿筹备,主创人员深入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所辖各个监狱,采访了包括干警、干警亲属、服刑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世成宣布纪录片正式开机

省司法厅副厅长刘朝宽主持开机仪式

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志诚致辞
“
这些努力有力地维护了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彰显了新时期我国监狱人权保障的巨大进步和教育改造取得的显著成果。
”
刘志诚在开机仪式上介绍,四川监狱在艾滋病犯的监管改造和医疗救治上,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形成了集中收治和“关爱、治疗、教育、惩戒”四位一体的管教模式。本着人道主义和大爱情怀,监狱工作者们对艾滋病犯不抛弃、不放弃,一方面积极治疗其身体疾病,另一方面又春风化雨治疗其心理上的疾患,期间出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教转和改造故事。在监狱民警的教育挽救和关心帮助下,一些曾经拒绝改造的艾滋病犯转变了认识,走上了认罪悔罪的改造道路;不少因病而绝望的艾滋病犯,重新树立起了人生的希望和信心;一些经过成功改造刑满释放回归社会的艾滋病人员,也通过努力,逐渐走上了正常生活的轨道。

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邹辉社长致辞
邹辉表示,《铁窗下的红丝带》将由中国新闻社旗下“北京南海影业”出版、发行,中国新闻社影视部门将全程对纪录片的摄制给予指导、支持,将充分利用中国新闻社的各传播平台对纪录片进行推广、落地,并整合海外资源对纪录片的海外传播与落地进行大力支持。
纪录片总编导安源介绍纪录片筹备情况
《铁窗下的红丝带》将依托“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跟拍、抓拍等客观记录为主,适当辅之以情景再现等艺术手段,用平实的视角,叙事性的镜头语言,画龙点睛的解说,直逼心灵的访谈,以及温馨而有张力的音乐,讲述一个个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感人奋进的故事。
《铁窗下的红丝带》首次将镜头对准正在服刑的艾滋病犯和监狱民警,力图用三集120分钟的篇幅,真实客观地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特殊服刑人员为题材的纪录片,《铁窗下的红丝带》不仅开创了中国纪录片题材的新领域,也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记录中国的法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