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长安杯•潇湘政法风采”摄影大赛收到了这张参赛作品。
老实说,从摄影角度来讲,这张并不算特别优秀,但是洪江古商城牌楼下,红色的灯笼与亮黄的墙壁灯光,干警整齐又挺拔的警容与市民随意有点慵懒的背影,这些元素的对比,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机缘巧合的是,我竟在一篇投稿里再次看到了这张照片。
是一个被采访对象的朋友圈截图。来自怀化洪江通讯员告诉我,她刚采访了一个普通的抗洪干警。
他叫雷鸣,他朋友圈封面上,巡逻队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6月22日以来,湖南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怀化洪江区广大政法领导、普通干警身先士卒与其他各部门人员、广大群众一道,用热血和汗水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7月1日上午,笔者专访了抗洪抢险一线的年轻警官——怀化市洪江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雷鸣。

▲在接受采访的间隙,雷鸣发了这条朋友圈
连续两晚通宵抗洪抢险,小伙子脸色不是太好,但精神不错。面对笔者的询问他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却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冲锋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政法人故事。
6月29日,白天一直在下大雨,但水位还没有涨起来。我们先是按照排班在街面展开高密度的巡逻防控,提醒生活在地势较低地段的群众提前做好转移准备。巡逻时我们一直开着警灯,用车载扩音器告知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资料图
晚18点左右,我带着巡逻一中队(共10人)刚从古商城巡逻完,返程路上接到公安局紧急通知:大队全体队员取消休息(每班24小时,三班两倒),投入抗洪工作。同时要求更加密切地观察水位变化,深入洪涝易发地如桃李园、滩头村、商贸城、古商城停车场等,观测水情,务必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我们很多队员的家也在受灾高危地段,家人也都等着他们回家做防灾准备。但我们所有的队员,都只是稍做安顿就全部按时赶回队里。不少人甚至都来不及回家看一眼,吃饭就在食堂解决,白天巡逻时湿透的衣服鞋子都没来得及换洗。

在随后的工作部署会上,巡特警大队37人都被安排至桃李园安置区、虾蚣井、岩门村等各地帮助群众进行人员、物资的转移。
会上领导们再三强调:“先保人、再保物”、“劝说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时还让我们执行任务时注意自身的安全。

19点左右,我带着2个队员支援岩门村,但是村里公路低洼处已经被淹了,无法通车。此时,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已经由Ⅲ级提升到了Ⅰ级!洪峰到达时水位会在短时间内上涨。岩门村的情况十分危机,全村百姓必须马上撤离至狮子坪安置点!所以,我们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村的。
进村后,立即开展帮助村民的撤离的工作,同时还帮助转移物资有困难的群众搬运贵重物品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我没经历过洪水,也是第一次参加抗洪抢险,还真不知道怎么劝说群众相信我们,暂时放弃自己的家园,跟着我们离开。
但是,局长也好,政委也好,他们都带头挨家挨户敲门。不少领导并不是洪江区本地人,操着外地口音也非常耐心的劝说村民;而有的领导年纪已经不小了,也一起给村民抬电器、扛床板。
我们深受感染,也试着去改变村民们的观望态度,打消他们关于离家之后是否能得到妥善安置的疑虑。同时,我们还发动了村里的部分年轻人一起做年长村民的思想工作,并让他们一起帮助转移物资有困难的村民搬运物品。
第一次地毯式走访结束之后,大部分村民已经撤离至安全区域,大部分物资也都转移到了高处。但还有部分村民家中亮着灯,为了不让一个村民遗漏,我们准备分头开始第二次走访。

此时又接到通知:晚23点洪峰过境洪江,岩门村片区将会全面停电。我看了一下手表,不到20分钟了,得立即开始第二次走访,不然洪峰过境时转移、救援难度成倍增加,人员安全系数也会直线下降。
这一次的走访分两组:一组去帮助物资还没转移完的村民尽快出村;另一组去劝说不愿转移的村民立即动身。当时只感觉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所以也特别着急。
一方面,担心还有部分群众还没有安全转移,时间来不来得及;一方面,也担心我的这些好兄弟会有危险。我觉得我有责任将群众安全转移出来,也有责任带领我的队员在完成任务后安全撤回。

在停电之后,遇到一对老夫妇,可能是因为之前有过多次对抗洪水的经历,认为不会受灾,一直不肯转移。
我只得耐下性子来劝他:“几十年前您的身体状况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再说,洪江都多少年不涨洪水了?河道、天气、房屋状况都不一样了,继续等下去肯定会有危险,到时候会增加脱险的难度……”
“您看这样行不行?同村的人都去安置点了,咱们也先去安置点休息一夜,就当乘这个机会去见见老朋友。要是洪水没涨上来,再回来就是;要是洪水涨上来了,也不至于脱不了险……”
就这么一个个的劝、一户户的说,直到所有村民都离开,岩门村在我们身后变成漆黑一片,几乎在夜雨中都找不到了,大家悬着的心才算稍稍放了点下来。

最后,我们担心是否有村民在家中入睡,不知道涨水的信息。考虑到洪峰到来还有一段时间,马上又组织了几个年轻、会水的男巡警组成搜救突击队再次进村,最后一次搜索。我也是其中一个。
我们骑着摩托车在不熟悉的乡间小路上飞奔,用喇叭喊话进行扫尾工作。领导打了几次电话催我们赶紧出村,注意自身安全,但我们都没想那么多,大家都有一种危险就在前方却无所畏惧的豪情。半小时后,搜救突击队顺利完成收尾工作安全出村。
我们在路口设置了警戒线,防止车辆人员再次进入,并开始通宵值班。一是防止有人再次进入警戒区域;二是密切观察水位变化。大约过了1小时,村里的道路被洪水完全淹没,可转头看到村民们在安置点已经安全的入睡了,安置点也备了充足被子、热水、食物,我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雷鸣的故事是政法人在抗洪抢中的一镜头,一个缩影。
多少政法人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不眠之夜里,用一支手电筒的光亮,为群众保驾护航;用一张橡皮艇的承载力为群众打捞起生的希望。
他们是别人的儿子或女儿、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但此时此刻,他们是你我的亲人!
采访结束后,雷鸣在一边掏出手机来,问他是不是还有事?他说不是,他要把抗洪抢险过程中留下的照片放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去,刷刷赞。“自己也成了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抗洪救灾大军中的一员……蛮骄傲的。”说着他又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申伟)
来源:湖南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