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大连7月3日电(记者张国强)七月的大连,鸟语花香,风和日丽。7月1日上午,第三届“全国民法基础理论与民法哲学论坛”在大连海事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由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和辽宁省民法学会联合承办,辽宁君连律师事务所、辽宁兴中律师事务所、大连海事大学民法哲学研究中心协办。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轶教授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全国高校和辽宁省内政法系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活动。
“全国民法基础理论与民法哲学论坛”是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的部门法学领域第一个以基础理论和法哲学为主题的学术论坛。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由辽宁省民法学会负责具体组织安排。前两届论坛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举办,法制日报及其他各大媒体均进行了报道,产生了重要学术与社会影响。本次论坛为期两天。1日上午在大连海事大学、2日上午在大连海洋大学分别举行两场主题论坛,1日下午在大连市委党校举行一场主题研讨。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法精神、民法文化与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民法基础理论与中国民法典编纂”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争鸣与广泛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观点深刻独到,场面热烈,气氛活跃,其中既涉及民法精神与民法文化等民法基础理论问题,也涉及民法典编纂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论坛发起人辽宁省民法学会会长、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民教授在主持发言中指出:真正的学术素养是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本论坛以民法基础理论与民法哲学为主题,有两个现实性,一是服务于以中国民法价值观与方法论为内在品质与特定需求的中国民法理论体系的形成;二是服务于中国社会法治生态化实现的社会秩序认知与行为品质修养。本届论坛仍秉承首届论坛确立的论坛组织形式与主题理念,推动中国社会法治的文化生态转型与实现,为“后法律体系时代”的中国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并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学术品质,扩大论坛的学术影响。
据介绍,“全国民法基础理论与民法哲学论坛”作为全国性的主题学术论坛,其主旨是以论坛这一组织形式与主题理念,面向社会和实践,开放性地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以贴近社会的主题与互动方式及其所具有的社会辐射与影响力,弘扬民法精神与社会秩序认知,促进和形成学术与社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法治的文化生态转型与实现。论坛以开放的形式拉近了民法学与广大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积极提升了民法学研究服务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