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事先要找关系、走门子,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真是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不是好,是真好啊!”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北衡水人,河北省人大代表张保发由衷的赞誉代表了众多市民的心声。“我们就是要通过‘放管服’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壁垒,更好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民生需求,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的作用。”衡水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程蔚青说。
百闻不如一见。近日,记者赴衡水实地探访,所到之处,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在派出所,凭身份证、户口簿即可申请办理户口迁移;在市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公安窗口可以一站式办理车辆通行证等20项审批事项;在交通事故处理综合服务中心,从认定、评估到调解、理赔、诉讼、开庭“一站式”快处快赔;在二手车交易市场,群众交易完成后即可就地上牌……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给当地带来的诸多变化,让万千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贴心和真心,把法治和活力深深地写在了衡水大地上。
简政:用放权带来放活
“刚来衡水工作,我做梦也没想到没房子也能落户,还这么快,现在咱也是城里人了,真心为衡水公安点赞。”4月26日,在衡水市某公司上班的东北姑娘小蔡,刚刚从派出所办完落户手续就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晒起来。
零门槛落户、一站式办理、十分钟出证,衡水落户新政让很多像小蔡一样的外乡人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衡水的户籍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前面,先是取消了城乡二元制,2015年3月18日又全面放开了城镇户口迁移限制,群众凭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在迁入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衡水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吴立忠告诉记者,“我们把户口注销、补录、无户登记权限都放到了县,临时身份证办理权直接放到派出所,不用再层层‘过关’!”
放权的底气是群众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而放权的背后,承载的是公安机关削权让利、服务发展的实践探索。随着户籍制度改革,衡水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些政策障碍得到破除,衡水主城区落户人数上升很快,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成为释放“去库存”潜能、激发创业活力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户籍城镇化发展速度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这样大刀阔斧的措施还有很多,特别是国务院部署“放管服”工作后,衡水公安机关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的目光放到放权、放活上,列出了长长的简政清单。
——削减权力。审批事项“能精简的一律精简、能下放的一律下放”。16个部门、17项责任清单、9项监管清单、9项公共服务事项、26项与其他部门边界模糊的职责,全部梳理一清、放权落地。旅馆业行政许可、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许可权力等管理权限下放到县。
——整合简化。针对“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荒唐现象,2015年7月向全社会公开承诺“衡水公安依法不再出具‘十种证明材料’”,并与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对接,“不开”范围逐步扩大到20余种;2016年8月以来,深入落实公安部等12部门《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此项工作。事故处理、违法处理依规简化,砍掉重复把关的业务环节近百个。衡水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息渤介绍:“我们依托社会资源力量,在全市建成了13个乡镇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7家4S店服务站、4家二手车交易市场服务站,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速度提档。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审批、公章刻制业许可证核发审批时限缩减50%,机动车上牌业务由原来的一天缩短为15分钟、补领号牌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立等可取,驾驶人考试周期缩短为最快40天;轻微、简易事故可以当场做出责任认定。“马上就办”成为工作准则。
管理: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今年4月,衡水21所驾校被责令停止新生报名、1家检测线停业整顿。此前,公安机关已经召开约谈会95次,查处驾校违规收费、盗刷学时、违规练车等突出问题125件。衡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邹广音说:“我们对驾校等市场主体的管理,既要热情服务,又要严格管理,避免一管就死,还要避免一放就乱。”
据了解,去年以来,他们针对群众关注、问题突出的驾校、考试场、检测线等,全部建立健全了巡查、约谈、举报查处、违规处理制度,实现了“放出去、管起来”,从支队到乡村服务站,一直管到了最末梢儿。
公则天下平矣。用政府“有形的手”作保障,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公正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法经营、有序竞争,这是社会治理的要义。对此,衡水公安机关一直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营商环境。
——用打击营造好秩序。面对分散个体经济较多的现状,痛手治理“楼霸、市霸”等欺行霸市、垄断资源、扰乱秩序、污染环境等问题,被痞霸分子染指的建材、皮毛、果蔬产销链条、农产品深加工等当地重点行业恢复了正常竞争秩序,自然淘汰了一批暴力竞争的企业,用法治的办法保障了市场公平。
——用改革优化软环境。2016年10月23日,衡水市公安局设立行政审批处,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大厅,把原来十几个部门、20项业务审批权集中“接单”,实行一站式办理。 不到半年间,这个窗口已经办理行政审批事项3752件、公共服务事项1490件,接受群众咨询300余次,新的审批模式大大节省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热烈欢迎。
4月26日,记者在市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衡水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负责人郭玉祥,他介绍:“我们不仅一站受理,还一站负责到底。申请主体的项目获批后,还要全程严格监督管理,有一整套完整的审批事项、审批依据、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和收费标准、监督投诉方式,不会一批了之、放而不管。”如他所言,4月27日,记者在石济客专衡水高铁站前广场项目工地看到,一辆辆满载着渣土的车正在来回穿梭,其间不时有交警核查通行证信息。
——用监督确保管到位。放权不是放任。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衡水市公安局着重加强了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对公安机关承担的主要市场监管执法事项不定期抽查,近两年来发现和惩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单位达3000余家次,先后破获假冒注册商标案15起,涉案金额600余万元;连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侦办环境污染案件182起,抓获嫌疑人224名;查处非法生产、储存烟花爆竹案件85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15名,收缴烟花3114箱。
正风:用服务贴近民心
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前行的永恒目标。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多受益、更便利,衡水市公安局每年会推出一批有突破性、有含金量、有实效的政策措施,为群众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到公安机关办事更公道了。
——民警服务态度更好了。2013年起,衡水市公安局推出了《窗口服务八条硬性措施》,实行窗口单位周六正常办公的“六天工作日”制度,每年都开展“窗口服务周”活动,因服务问题发生的投诉减少了86%。在出入境业务窗口,一次性推出了错峰办证、延时服务、双向速递、开辟绿色通道等举措,12个县级公安机关全部增设出国(境)证件受理点,免去群众路途奔波。
——办事程序更公开透明了。从2013年起,衡水市公安局将所有机动车号牌全部“入池”,新号段放开前提前三天对外公开,小型汽车号牌网上自选,供编排的号牌号码不少于5万个。社会资源毫无保留地向社会放开,赢得群众一片称赞。
——到公安机关办事更公平了。在所有窗口单位和办事办证场所安装联网探头,警务督察中心可实时对执法服务全程监督。针对车驾管业务难办的现象,在全市驾校实行“一卡通”,公安机关与检验机构、驾校全面“脱钩”,群众办事更公平。
——公安服务更贴心了。近年来,“衡水公安”“衡水交警微发布”“衡水公安出入境”“衡水公安户政”等微信公众号,经常给群众带来“及时雨”般的贴心提示和真诚互动。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也能够通过微信等方式完成。例如在剧毒化学品购买网上办理工作中,通过与企业建立微信群,将购买凭证一次性发给企业,实现了剧毒化学品即申请即审批。在规范开锁业管理工作中,对从业人员实行二维码注册,并将其基本信息在微信平台发布,实现了全市开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公安机关更有现代化气息了。“互联网+”成了公安新符号。2015年7月,衡水市公安局在桃城分局东门口派出所试点,利用“互联网+”模式,推出外网视频与内网核查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以往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住宿旅客必须到派出所核查本人信息的麻烦,缩短旅客办理入住的时间。交警支队通过事故处理手机APP,引导群众用手机自主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目前注册量已达10万余人,通过该系统处理交通事故2800余起,轻微事故处理时间由“几天”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几分钟”。
(记者 翟永太 通讯员 班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