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6月高考季、毕业季,这勾起了我的一次特殊回忆。那是2015年3月,我被分派审查起诉一件普通的故意伤害案。经过初步审查,我发现这个案件并不“普通”:犯罪嫌疑人张某是一名在读医学博士生,刚刚在医院找到工作;被害人李某是一名在沪学医的台湾学生,进入大学才两年;李某被伤害部位是左眼,视力几乎只剩下0.1;起因是两人在校园内打球,一言不合就发生肢体冲突。
因为年轻气盛,被李某辱骂导致头脑发热,张某奋力朝李某打了一拳。学医的张某清楚后果,所以一出事就积极将被害人送医,也四处找机会赔礼道歉,向李某表达悔过之心。但半年过去了,李某和家人一直拒绝与张某见面。
李某及家人为何态度如此强硬?我联系上了李某及他的律师才得知,李某是他整个家庭甚至是家族的希望,本打算完成学业回台湾后也从事医生职业。但现在一只眼睛几乎失明,医生之梦有可能破碎,所以拒绝和解。
审查起诉期限快到了,我内心很纠结:张某毕竟是激情犯罪,再犯可能性较低,被起诉后将一生背负刑事判决记录,还会被吊销医师执业证;而李某视力已经严重受损,如果能及时得到经济赔偿尽快医治,也许能帮助他恢复身心健康。二人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可以说是同门师兄弟,其实人生路可以走得更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周我都和双方联系,把法律、人情、顾虑与方案等一一讲清楚。最终,双方同意和解,也第一次愿意心平气和地一起坐下来。为消除双方对彼此的不信任与顾虑,我院在双方达成初步和解意向的情况下,邀请第三方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来主持完成整个和解过程。
张某和他的家长当场向被害人李某及家属赔礼道歉,李某和家属也表示了谅解和宽容。双方对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我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公开宣布,决定对张某不起诉。
这场和解见面会,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医者仁心,行仁道、施义术,必先晓理,深知于心,次于奉行。年轻的双方都对此教训深刻。作为公诉人,我通过努力消弭了两个年轻人心中的戾气,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