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中国长安网  >   新媒体  >  微信

明天高考,作为过来人,给18岁考生的四个提示

2017-06-07 08:43  来源:“老少女俱乐部”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明天高考,作为过来人,给18岁考生的四个提示

  每年6月,13亿人都会统一开启“忆当年”模式。因为,如果有什么话题能把最大多数的中国人聚在一起,那无疑是这两个字——高考。

  段子手们hold住,明天中午,一年一度的“朋友圈杯高考作文题赏析”将如期抵达,你们的用武之地又来了。

  我自己的高考,发生在13年前。

  如今再回忆,多数记忆已然模糊;更况且,我不是一个愿意高调回忆高考的人。总觉得:除非你的人生,在高考后没有其他高峰。否则,那场“千军万马拼杀独木桥”的战役,才会成为一个人的辉煌顶点。对了,我上的是北京大学。我的大学同窗倒是创办了一个高考培训机构,现在已经上市了,叫“学而思”。

  但是,想起当年18岁的我,还是有一些细节历历在目。还是想对如今18岁的你们,说点儿什么。

  那就想起什么说什么吧。姑且算提示,听听故事也好——

  提示一:要坚信,考场上“奇迹”或“厄运”都不会发生

  2004年6月,我走进了考场。目送我入场的高中老师,目光几乎是在看一名“文科状元”了。

  想当年,还是有这实力的。我是北京考生,在当年海淀区统一的“一摸”、“二摸”、“三摸”中,我的总分一直是前三名。

  但作为一个内向文艺女青年+悲观主义者,我在上考场前一刻,一直抓马地相信:我恐怕会发挥失常吧?

  后来事实证明,“奇迹”或“厄运”都没有发生。

  后来,我以北京市文科总分第四、文科综合卷第一的成绩,被我的第一志愿录取。只能说在正常水准线上,稍稍偏离了一点点。

  中途还是一波三折的:最大的波折,稍后再讲。单就高考现场来说,第一天下午的数学和第二天上午的英语,最容易情绪波动。高考前一夜,考生大概率会失眠——我也不例外。但考第一科语文时,精力还处在“疲惫与紧绷”的临界点,反而会比较兴奋,大体能撑下来。到了下午,体力和精神开始轮番不济,最容易大脑放空。

  可怕的事情,真的在我身上发生了:考数学时,我的脑子整整空了5分钟。甚至有一刻想:“不考了,明年复读吧!”

  对一个平时数学在140分往上的人来说,这有多可怕?没经历过的根本不懂。

  这时候最实用的,就是听着蝉鸣,闭上眼睛,深呼吸。甚至在心里默念:“西瓜呀西瓜,辛苦了一年,不带这样放弃的!(你肯定不叫西瓜,替换上自己的名字,要叫全名^_^)”然后强迫自己聚焦在卷子上,“置之死地而后生”,能做一题是一题。然后你发现,卷子上的题全认识了。后来我数学考了138,算是险胜。

  听上去,这像是鸡汤帖的老办法,但亲测有效。

  这个波折攻克下来,第二天就越考越顺了。高考,从来都是“实力+心态”的综合测验,也曾经在媒体上读过“整整少考了100分”的极端例子,但——除非你的心态差到了需要心理干预的程度,否则,对一个18岁的正常青葱少年来说,心态,或许对上北大还是上人大有用,对上985以内的任何大学,作用都差不多。

  心态好,比正常实力多20分;心态差,少20分。就这样。

  相信自己。如果在中国还有一件事能让你傻兮兮地相信“天道酬勤”,请记住——就是高考。

  提示二:高考前,不要轻易“考验”自己,那时经不起考验

  一群键盘侠说,北京考生,400分能上北大。谁让咱没有这个命?

  我想说:“这位loser,不努力不要怪地域,请你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北京试试看。”

  北京的高中生,一样是很拼很拼的好么?13年前,我们拼的也许大部分仅限于成绩,现在,他们要拼的除了成绩,还包括更高要求的见识、素质、才艺。

  所以我对高考生的第二个忠告是:实力,是一切的基础。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但不要在高考前“考验”你自己。

  充分准备是指什么?首先,要做好苦读一年,从早六点到晚十一点k书、做题的准备。毫不夸张,我是这么过来的,当年的教辅出版市场没有那么百花齐放,但我高三时依然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高质量“题海”全集齐了。而且,我专门用手写的方式,整理了一本“错题集”,每天都温习“错题”,确保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次。现在回想,这是我最有毅力的一年,有捷径吗?没有捷径。

  都说人生是一场长跑,但那一年,就是该百米冲刺。无须解释。

  其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考考查的是你前18年的积累总和。2004年,我高考前夕,北大举办过“自主招生”考试(通过后有定向20分加分),我是那一年,我的高中首轮唯一通过的文科生。众所周知,在“分分见血”的高考考场,20分意味着什么。而“自主招生”,考查的根本就不是死读书的能力,而是你人生18年的所有文化积累。

  还记得:那年北大“自主招生”的语文试卷,有一道题是这样出的:请说出破折号的不同作用,并用例句说明。

  对,你可以写:[转折作用]例句:你读书真多——但你颜值不够啊。

  但我写的是:[转折作用]例句:范小姐说:“我的剧本都是作者送的,不能借给你——当然,借给你也没有关系。”

  如果你没看出里面有何差别,建议你百度一下“钱钟书”,再百度一下“《围城》”,然后就可以去复读了。

  相信我,北大老师是看得出其中差别的。

  面试亦然。当年面试我的几位北大中文系老师,他们的代表作,我恰好都读过。面试时间如白驹过隙,简直没聊够啊!这些,临时抱佛脚有用么?好像没有。

  最后,不要“考验”自己,尤其距离高考越近,越不要做打击信心的事。

  我在高考前两周,做的最傻缺的事,至今想起来还悔得肝颤——我居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挑战”了2003年全国卷的数学题。

  那次,我从选择题起开始懵圈。一边做,一边冒冷汗,浑身发抖。

  到最后的大题,完全崩溃。我还记得那个炎热的下午,阴霾的书房里,我独坐在桌前,觉得天崩地裂——那个卷子,我只得了90分不到。

  妈蛋,我哪知道这是著名的“2003年高考数学惨案”试卷?我哪知道这是当年让很多数学达人考完就跑操场哭的“葛军成名之作”?我哪知道这是根本不用太当真的“备用卷转正”的?

  我只知道一个优等生,做完后躺在床上发愣了一下午。人生只有两个字,就是“完了”。——直到我打电话给当年的班主任,班主任说:“这个卷子你可以直接跳过,题目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幸亏我机智。

  但这的确直接打击了我高考的信心,足足用了一周多才走出来。幸亏高考不是一周以后,感谢深夜开导我的班主任。

  这种惨烈的“考验”,希望你们也不要遇到。一句话:在复习的“爬坡期”,可以不时用难题来挑战自己;但越到高考前夕,越要多用稳妥的“拿分题”,给自己信心和底气。

  对了,今晚最好住在考点附近的宾馆,只看看手头的常见题、早睡觉,明天穿自己喜欢的旧衣服。

  提示三:对高考,对专业,心要大。反正你将来找工作,相比本科学校,更取决于你这人的靠谱程度

  我当年考完数学,出考场的一句话是:“最后一大题没做出来。”

  第二句话是:“倒数第二题好像也做错了。”

  坏事是,我说得贼准;好事是,我只错了那两道题。完美。但当时的我爸妈堪称“父母楷模”:他俩一边安慰:“我闺女怎么考都能上北大,不行还能动用20分储备呢!”一边没心没肺地点了盘土豆丝,给我加菜。

  后来告诉我,其实他俩心里急死了。

  但他俩举重若轻,当晚我爸屁颠屁颠儿回家睡觉去了,我妈不让我复习了,早早拉着我上床聊天。于是,我在“不去想,不去想,不去想”的强大引力下,轻装上阵,考完了英语和文综。

  如今,已高考完13年的我回头去看,更悟出了这样一句话:对高考,力要使,心要大。你的全力以赴99%会有对等的回报;如果真的努力过却一再碰壁,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你的人生,还很长。

  进入北大会发现,分数和前途相关,但不是一一对应。有人出类拔萃,北大只会让ta锦上添花;有人泯然众人,即使ta上了北大亦然;有人庸庸碌碌,毕业10年后跟大专生在同一单位的同一位置上竞争,并不必然获胜。

  参加工作后会发现,只要毕业于985,你是北大清华还是科大北航,在工作三年后,都没有区别了。

  选择未来职业时会发现,你的本科专业,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擅长一生不擅长。我的建议是:好学校的一流专业>好学校的二流专业>差学校的一流专业>差学校的二流专业。能在18岁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人,是幸运的,也是极少数。如果你是大多数,没关系,选一个好学校的、不讨厌的专业,学学看,慢慢在大学生活里发现你的热爱。但好大学的文化氛围和能够给你的眼界、胸怀,足够让你受益一生。

  我本科学法律,研究生读历史,但依然喜欢传媒,于是兜兜转转,还是做了记者。而且,我很擅长。

  2003年北京的高考状元阎天,一开始读的光华管理学院,后来转到了法学。2004年的北京文科状元,一开始读的经济类,现在在美国一所大学教书。

  他们的成就,翻回头看,同时期的另一所不错的大学的学生,努努力一样可以取得。

  我在报社时,带过来自各个高校的实习生。有的,只来自地方性大学,但有拼劲、采访突破能力极强、报道文字也写得有模有样,后来顺利留下,如今地位已近首席;有的,来自北大清华,但搞过“有偿新闻”,或是嫌辛苦几次就自行不来了,亦或满足于拿车马费发通稿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实习生,相信今后在任何岗位都难有建树——任ta毕业于哈佛牛津,都.不.要。

  成功的标准有很多,我无意臧否。

  只想说:高考很重要,你人生的底色,很大程度上有高考的影子;但你在有能力“突破底色”之后,高考对你人生的影响,是在逐年递减的。

  这些,18岁的你,会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慢慢体会。

  提示四:高考,是你这辈子最接近“一劳永逸”的时刻。后来你会发现,哪有一劳永逸的东西?

  90%的高中生,都被父母和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辛苦一年,等上大学就好了。”

  而我上大学后的第一节课,老师说:“人生是一场长跑,哪有一劳永逸的东西?”

  正是因为对这句话坚信不疑,我目睹过一些所谓“天之骄子”,如愿进入北大后,真的开始“一劳永逸”:打游戏、追剧、轮滑、挂科……后来,直接被劝退了——当然,生科院有个大神,被劝退后重新考,又考上了北大,这是后话。但我想,正因深信考上大学后就万事无忧,所以有的大一新生才会在极度落差感之下,自我放纵吧?

  但,对明天即将高考的你,我依然希望你相信:高考,是你人生中最接近“一劳永逸”的时候。

  高考,某种意义上,像是中国人的“成人礼”。考完后,你可以去背包旅行,可以去告白高中喜欢的ta,可以打工赚学费,可以考取18岁以上者才能拥有的驾照。从此,你人生的深度和半径,将远远超越持续18年的“两点一线”,拓展到超乎你想象。

  进入大学,你的自由度也将“几何倍”扩展,那是你一生不会再有的“试错”之地。

  你可以选择旁听非本专业的课程,可以在不同社团中往来穿梭,可以拉上睡在上铺的兄弟创业或组建乐队,甚至,你可以爱上一个错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四年,是你人生中难得的“飞地”,是千变万化又静水深流的时期,是把无限可能摆在你面前又最终在你毕业时让你残酷地选择其中一种的时期。

  好好把握,18岁的你。

  因为不用我说,你也一定会逐渐明白:自由,同时意味着责任。大学,也是你人生管理的第一步:独立生活的能力,心理抗压的能力,愿意从点滴做起的心态,辨别是非真假的眼光……你在未来工作中会发现,你三观的底色,很大程度上塑造于大学;而不“公主病”、不“玻璃心”、能咬牙比别人晚5分钟倒下的毅力,在你人生的很多很多场合,都比一纸学历重要。

  18岁的你,肯定比当年的我见识广、眼界宽、通透得多。

  等你大学毕业10年,翻回头来看,也许发现:高考于你,终于可以达成某种和解。没人骗你,高考让你用最青葱的岁月奋斗,而你的奋斗,没有错付。高考却无法保证你未来的一切,在“阿尔法go战胜柯洁”、“未来百万旧行当将被淘汰、新职位将快速崛起”的时代,你选择读哪里、读什么,也许都跟未来20年没有关系。而你能做到且必须做到的,只有三点——1、让自己身心健康;2、让自己有良好的亲子关系;3、让自己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这也是我对我的儿子,最关键的三个期许。然后就是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送上一首我18岁时,可能会用在高考作文里的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却在50岁去世。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然后活到90岁。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依然单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同时也有人已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Obama retires at 55,

  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轻松。

  So, RELAX.

  你没有落后。

  You’re not LATE.

  你没有领先。

  You’re not EARLY.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Ps: 好大学依然重要,北大欢迎你!毕竟,这里的鸡腿饭特别好吃。

  又ps:谁说大学只负责读书?我老公就是我大学同学,他是2003年的考生,当年数学考了138。就因为这层“滤镜”,今天我还觉得他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因为这种盲目崇拜,婚姻至今幸福。

  加油!(作者:金 络)

今天,为940万考生加油!

祝广大学子金榜题名!梦想成真!

广东揭阳市委原书记陈弘平受贿近1.4亿一审被判...

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多地出台"最严交规" 专家:全民综合治理利于道 ...

正因一些机动车驾驶人种种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一些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最严交规”。

“残翼”民警不平“帆”

身为人民警察,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对头上的警徽,他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