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动100余人次、马匹40余匹、搜救艇10艘次,组成“海陆空”地毯式庞大的人海战术紧急搜救,6月3日上午11时许,在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喀纳斯边防大队与当地公安、森警、林业管护站等多方力量15个小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在喀纳斯景区迷路的3名游客全部找到。
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喀纳斯景区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中段南坡,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湖怪的美丽传说使这里充满了无限诱惑和神秘。巍峨的雪山、湛蓝的湖水、静谧的原始森林,令中外游客心驰神往,这其中不乏众多户外徒步探险旅游爱好者想一探这里的神秘。
“三名游客迷失,火速组织救援!”6月2日晚上20时30分许,新疆公安边防总队阿勒泰边防支队喀纳斯边防大队禾木边防派出所接到驻地务工人员王某电话求助称:他的三名朋友从6月2日早晨7时30分左右从禾木景区出发徒步前往喀纳斯景区,在20时30分许与之联系说,如若于23时未跟其取得联系,就让其报警求助。当日23时左右,王某跟他这三名朋友屡次联系未果后,迅速拨通了驻地禾木边防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向警方求助。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此警情后,边防派出所立即将此情况上报喀纳斯边防大队,边防大队迅速根据报案者提供的线索分析研判险情,根据徒步路线制定第一步营救措施。同时,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阿勒泰公安边防支队、景区管委会、公安局多级组织组成的边境维稳指挥部,景区各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发挥“六位一体”边境管控机制,从禾木、喀纳斯两个方向分别派出搜救队伍,沿小黑湖区域形成合围之势,在哈拉苏、哈拉黑亚、白山胡勒等区域开展搜救行动。这个大队还充分发挥群众护边员作用,及时发布搜救信息,迅速开展地毯式营救工作。
两支搜救队伍沿着茂密的丛林、湍急的河流、陡峭的悬崖、险象环生的乱石滩,一路跋山涉水,边防官兵饿了吃馕,渴了喝点河水,山里的夜寂静又寒冷,道路崎岖又难行,夜里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和夜视望远镜的观察下艰难行进。
因地势和环境等原因,黑湖区域还存在大量积雪,夜间气温低至零下15摄氏度,据报警人称:三名游客并未携带保暖衣物,失联游客随时面临被冻伤的危险,山里面夜间有野生动物出没,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必须尽快找到他们。搜救前沿指挥所也重复拨打着迷失游客的电话,但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喀纳斯边境前沿仍有积雪,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最低温度达零下十几度,山里还有野生动物出没,失联游客随身没有携带补给和防寒、防御物品,再找不到将会有生命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喀纳斯边防大队政委孔祥军果断下达指令,“我们必须增派警力,扩大搜救范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失联游客!”
边防大队迅速在网上发布搜救信息,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辖区牧民、护林员、护边员全部加入到搜救队伍中来。
当喀纳斯方向的搜救队伍到达哈拉苏区域时已伸手不见五指,熟悉地形的边防官兵及护边员迅速进行分组,各小组迅速展开搜救工作,并时刻通过对讲机保持联通。
10时30分许,搜救小组收到了前沿指挥部的信息:迷失游客龙某已被喀纳斯边防派出所的护边员找到并送至喀纳斯老村。
龙某脚腕已扭伤,边防官兵对其进行了紧急救治。龙某告诉边防官兵,当时遇见护边员的时候脚腕已扭伤,于是护边员大叔就骑马将她送回了喀纳斯村,并向其余二人指明了正确方向,张、朱二人继续徒步前往喀纳斯景区。
据护边员大叔称,他们当时分开的地方距喀纳斯村还有将近三小时的骑马路程,边防官兵得知此情况后,立即通知搜救小组向大致的目标区域开展搜救任务,龙某跟随边防官兵一起原路返回寻找其他两名游客。
6月3日11时10分许,搜救队伍终于在哈拉苏区域找到了张、朱二人,当时此二人已被冻得瑟瑟发抖,身体虚弱,有脱水迹象,边防官兵火速将三人带回了派出所。
“幸亏你们及时赶到,不然我们不知道还要在大山里转悠多长时间呢。户外徒步准备不足,发生什么意外也没人知道。”被救游客张某抱着暖水瓶情绪激动的说道。
当地边防官兵友情提醒广大徒步旅客,目前喀纳斯景区腹地积雪尚未完全融化,昼夜温差大,徒步有风险,游客需谨慎。
(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潘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