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私房粽“刷屏”朋友圈 卫生堪忧大多没有许可证

2017-05-29 08:49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端午节,粽子全面进军微信朋友圈,除一部分微商代理礼盒粽外,许多人还把自制的粽子拿到朋友圈叫卖,销量不错。不过北京晨报记者发现,微信卖粽子和卖其他食品一样,大多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目前尚无相关规定来约束自制食品的安全状况。北京市工商局热线工作人员建议市民不要轻易购买。

  私房粽走红朋友圈

  “亲们,大姐亲手做的粽子开卖了,口味馅料可以定,自家制作,吃得安全放心。”端午节期间,市民吴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起姐姐家制作的粽子,每天都会发几张制作粽子的图片刷屏。吴女士说,姐姐的手艺很好。今年她开始帮忙在微信上试着卖。“刚卖了一天,就预售出去51个。”吴女士说,因为材料有限,姐姐家中只能接受预订70个。“我微信中还有别人也在卖粽子,可是销量却没我家里卖得好。”她有些自豪。

  北京晨报记者发现,节日期间,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出现了卖粽子的朋友,大多打的是“妈妈制作”、“手工现包”、“家族美食”等私房牌。有的人更是把食材、包粽子过程、买家吃过的反馈等信息发到朋友圈内打广告,同时也有人点赞购买。

  食品卫生没保障

  北京晨报记者发现,朋友圈卖自制粽子的,有些是店家自行送货,有些是同城快递。“如果味道还不错,我还是愿意买几个尝尝。”记者昨天采访了数位市民,大部分人表示并不反感朋友圈卖手工粽子。但也有人表示,这些粽子吃起来不大放心,就算吃出问题的话,也不好意思扯皮。

  记者了解到,微信卖私房粽子和微信上卖其他食品一样,大多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目前尚无相关规定来约束自制食品安全状况。北京市工商局热线工作人员提示,市民购买时还需留心,最好保存交易截图,熟人生意也应多留个心眼,出于食品卫生考虑,最好不要购买。

  北京晨报热线新闻 记者 张静雅

  线索:辰先生

端午传统民俗文化保护 法律在行动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一说是古代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一说是纪念屈原 ...

山东于欢故意伤害案二审庭审结束 将择日宣判

2017年5月27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于欢故意伤害一案。

"光盘行动"走过四年:餐桌浪费有所回潮,舌 ...

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被倒掉的餐桌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背影

这背影让我时刻提醒自己,珍惜这身警服,坚持一份清白,守住这份荣光,为自己,更为父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