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晴,江苏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当过刑警、派出所长。曾在《新民晚报》《钟山》《小说月报》等报纸杂志发表大量小说、散文。出版长篇小说《红流苏》《警察恋》、小说集《冬雪无忌》、散文集《金陵手记》。
人,往往会因为一句话而改变自己。
那时候,警校刚毕业的我工作热情高涨,仗着自己有点文字基础,又在市公安局综合部门工作,主动承担了严打行动的新闻报道任务。我喜欢警察这个职业,喜欢它的崇高、正义和激情。于是,我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写新闻报道,还报名参加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培训班。随着一篇篇稿件见诸报端、广播电台,领导、同事对我赞誉有加,在大家眼里,青春年少的我工作努力、前途光明,我也陶醉在这温暖向上而又明亮的氛围中,一心一意把眼前的一切做得更好。直到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熟悉的电台记者朋友在路上遇到我,认真地对我说了一句:你应该写些文学的东西!
我疑惑地看着他,心想自己有这个能力吗?文学,在我眼中一直如夜空中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不过,我倒是记住了他的这句话,并搜肠刮肚地回想起中学时期作文屡获高分且多次被选作范文的经历,还有对《红楼梦》中诗词的痴迷。我似乎恍然大悟,对呀,原来我是有那么一点天赋的啊!为什么不能试着让它为我喜欢的事业服务呢?我开始了最初的尝试,用笔写心,以笔记情,抒发感悟,很快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散文和小说。
人生有时是神奇的。此后的我经历过几次工作变动,曾一度离开公安系统,从事安稳且清闲的机关工作。可是,我总是若有所失,甚至魂不守舍。终于有一天,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终于知道,自己骨子里流淌的还是警察的血。千回百转,在人们的惋惜声中,当我再次穿上警服回归公安队伍时,心中升腾起压抑已久的期待和热望,涌动着那样一种激越和感动。世事沧桑,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领导儿孙满堂、早已退休;过去的同事体态发福、掌管一方;曾经的同窗娇俏不再、稳重世故……岁月承载了太多的变迁,操纵着人们的命运。我要记录下这段经历和情感,记下公安的青春烙印,记录警察人生的酸甜苦乐。我郑重地打开了电脑,为自己,也为警察兄弟姐妹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
那是一部关于青年警察的爱情和成长的故事。令人沮丧的是,写完之后,我很不满意,总觉得内心的许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日子飞快地过去了,归队的喜悦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琐碎的机关事务冲淡,而且,另一种失落不时在心中浮起,那就是对自己的警察生涯抱着深深的遗憾。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正儿八经地当一名一线办案警察。我感到,这除了让自己警察人生的意义缺失外,也直接带来我文学创作上的局限。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曾经下决心去市局五处体验生活、深入采访,但终究在一周之后被单位召回。我的计划又一次落空。
警察,文学。一段时间,我苦苦地在这两者之间寻找结合点,寻找现有条件下自己在公安文学方面发展的空间。摸索,坚持。我开始了公安人物散文的探索。采访不方便、时间紧,我就采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或是进行电话采访;创作长篇素材欠缺,那就写写报刊千字文,速度快且宣传效果好;纯虚构有难度,那就多写纪实类作品,更加接地气打动人心……
近年来,我先后采写过缉毒警察、刑警、追逃民警、法医、公安作家、画家等,屡屡在省级以上报刊、媒体发表。一家都市报表示,我的人物散文很有特色,希望我继续写下去。我很欣慰,能够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简笔画式的文学手法,勾勒警察百态,让更多的百姓从一个侧面了解我们警察的苦辣酸甜。用句时髦的话说:岁月静好,那是警察在负重前行。
2014年8月,青奥会在南京举办。7月中旬,我主动承担了青奥安保纪实文学的采访创作任务。那时,距青奥会开幕只剩下一个月时间,而我对安保工作根本没有接触过,更不了解具体情况,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按照纪实文学惯常的写法,一种是以人说事群英谱式的,另一种是以事说事全景式的。对于青奥安保这种超大型活动来说,前一种比较容易,后一种难度较大。我经过初步了解,反复认真考虑创作思路,确定了以省厅、南京市局安保工作为中心,辐射全国青奥安保地域范围,全方位反映公安机关安保工作脉络的思路。此种手法难度虽大,但能全面反映公安机关对安保工作总体部署要求,体现中国警察维稳安保的高超水平和能力。
制订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后,我立即对相关人员、有关部门、青奥核心场馆进行走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那段日子的南京,正以“火炉”的狰狞面目面对着人们。偏巧自己身体不好,经常头晕,鼻尖严重化脓。可是,时间催人,任务逼人,警察兄弟们能在烈日下酷暑中工作,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我奔走在他(她)们中间,紧张有序地逐个走访釆访对象,有一次采访副总指挥,居然谈到凌晨两点钟。那段时间,我先后采访50多个单位和个人,搜集素材600多份。
后期的创作中,我精心构思,力求在全景式反映青奥安保工作脉络的前提下,体现全省立体化现代化防控体系建设思路,展现全国公安机关齐心协力的拼搏精神,同时,突出了南京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力求真实性、艺术性相结合。由于所搜集资料以公文、信息和数据居多,要增加一定的文学性、可读性,必须加工“软化”,使之不仅“有骨”,而且“有肉”,而这无疑又为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增加了难度。我连续十多天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第二天又早早起床,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最后终于在短短10天时间内,拿出6万多字的纪实文学《平安青奥——南京青奥会安保纪实》。《啄木鸟》杂志、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扬子晚报》等媒体及时予以发布和连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老百姓通过这篇纪实文学更多地了解了青奥会背后的故事,看到了公安机关为安保工作所作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奉献。这让我顿时感觉,自己的一切努力,值了!我如释重负。
不久,江苏省公安厅为我记个人二等功。我第一次感到,公安文学,如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