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20日在中南大学举办“社会风险与校园治理”高端论坛,论坛发布了《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2017》、《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5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校园欺凌,一个复杂的校园安全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校园欺凌包含暴力欺凌、语言欺凌等,而语言欺凌是一种“冷暴力”,其不像暴力欺凌那样显性而直接,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很难被直接发现,甚至极易被忽略。也正因如此,语言欺凌行为的危害也更大更持久,不容小觑。从现实情况来看,包含语言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的发生,跟社会缺乏对学生的关爱有关,跟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有关,更与惩戒机制缺位、学校教育缺失有关。
预防和治理校园语言欺凌的产生和蔓延,就要对校园语言欺凌产生的根源和表现进行全面的认识,避免其持续升级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要有效保障语言欺凌远离校园,笔者以为,应该从教育、预防和干预三个方面入手,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首先是从思想教育入手。学校要加大同学间相互关爱、相互团结的教育力度,既要让孩子认识到语言欺凌的危害性,又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和保护自己,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并学会如何处理矛盾与纠纷;对出现思想波动、行为偏差的孩子,要及时介入,给予必要的引导。其次是从建立和谐校园环境入手。学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关系、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调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关系。再次是从干预机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包括校园语言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机制,一旦出现校园语言欺凌事件,能够保障及时介入并妥善解决,全力将欺凌事件所产生的伤害降到最低。(唐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