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暖风习习,阳光穿过每一片楼隙,满地明亮。
到市中心开完会,就近到上海书城转转,不是周末,人不多不少,最合心的氛围。
看到一本口袋书,《去啊,北海道》。不厚,分量不轻,当然是因为用纸讲究。翻了翻,图文俱佳,没想到的细腻,自然买下。在日本一直没去北海道,就是留下一份再去的心情,以后带着这本书去吧。
还买了本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很熟悉的书,读过但从来不买。菲茨杰拉德一生的悲喜,和这本书关系太大了。1918年7月,他在舞会上结识了法官的女儿珊尔达,一见疯狂,“我喜欢她的勇敢、诚实与火一般的自尊。”为了达到珊尔达提出的“优渥生活”标准线,菲茨杰拉德跑到纽约拼命写作,但收入不理想,还是被珊尔达废除了婚约。但她没有料到,受了刺激的菲茨杰拉德不到一年,竟然一鼓作气写出了《人间天堂》,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连续重印12次,版税收入滚滚来。菲茨杰拉德底气十足地给珊尔达发电报:“书卖得好,速来纽约”。还有什么考虑的?珊尔达喜冲冲地再次投入他的怀抱,从此开始了两口子泥石流一样失控的豪华生活。各种细节不堪再看,只能说,英俊加美颜,文学加金钱,都不能通向真实的幸福,不对路的婚姻,只能互相毁灭。看到《人间天堂》,每次都想起其中描写主人公艾默里的那段话:“他的状况太像舞台上的悲剧,并且最终出现了毫无节制的狂饮那样令人费解的可怕情景,到了现在他在情感上已经筋疲力尽了。”也因为这种联想,一直不买这本书。今天看到它的封面,特别喜欢,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还是没舍得放弃。
沿福州路走到外滩,看江水悠悠,高楼林立,西斜的暖光照耀在江船上,仿佛一切都在出发。无论是天空、陆地还是海洋,世界属于前行者,不远的出海口,有青春的光荣。阳光总是令人欣喜,尤其在风雨之后。想起那一年,张艺谋困守重庆,焦急等待香港方面的资金,心情一如满天的阴翳。他漫步山路,无意看到报刊亭里有新到的文学期刊《芙蓉》,打开第一页,是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第一句就把他吸引住了:
太阳好起来了,何碧秋拿牙锹剁挑在麦田里的塘泥,剁完最后一墒了,她听说丈夫被打,将手上拾掇拾掇,回家看过伤势,转来找村长。
后来张艺谋回忆,“太阳好起来了”这几个字,如一道金光打开了心扉,来的那么温馨!他买下报刊亭当期全部的《芙蓉》,带回去分发给剧组,立刻放弃原来的拍摄,改拍《万家诉讼》。这成就了他,影片上映定名《秋菊打官司》,是他至今为止最杰出的作品。
阳光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在最好的时间看到了最美的阳光,什么美好都能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