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5月20日讯 记者王晓雁 自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网拍规定)至今,最高法院在全国市级法院办案系统中部署统一网拍操作系统,实现了淘宝、京东、公拍网等五家网络服务提供平台之间的实时数据互联,该系统发布以来,已成功发布18000余件标的物的处置,标的物大概超过700亿元。这是记者从今日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网络司法拍卖研讨会上获悉的数据。 2015年12月24日,最高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法院开展司法拍卖应全面推行网上拍卖方式”;2016年8月,最高法院发布《网拍规定》,将人民法院自主拍卖作为处置财产的重要手段,确立了法院采用网络拍卖形式进行自主拍卖时需要遵循的各项规则。
《网拍规定》施行以来,最高法院陆续发布了若干文件和通知,涉及了对网络司法拍卖的节点流程、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对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的组织管理、加价幅度如何确定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全国各级法院也就积极行动:上海、重庆、江西等多地均出台了相应的网络司法拍卖实施细则,或公布了拍卖辅助机构的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督导室主任何东宁今日在研讨会上介绍,目前,全国法院已经全部上线网拍操作系统,即便是远在西藏地区的执行人员,也能够通过内网的系统成功上拍并接受拍卖信息结果。
但何东宁也认为,从全国范围看,该项工作开展得并不平衡,很多地方运行不是特别好。“这里面存在一些经验的问题,经验不足的地方应该向经验比较丰富做法比较成熟的地方,特别是像浙江、江苏、重庆这些地方去取经,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何东宁建议。
何东宁认为,随着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深入和发展,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即将出现,比如评估、辅助工作、拍卖与变卖衔接等问题。为此,最高法院也会在相关方面加强调研和指导,及时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以确保网络司法拍卖的正常进行。
来自四川、江苏、浙江、广东、重庆、云南等19个省市的法院系统的代表,闲鱼司法拍卖平台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专家学者等数百人出席研讨会。法制日报社副总编辑张亚参加研讨会并致辞。本次研讨会由法治周末报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