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福建省龙岩市长汀籍人员参与涉麻黄碱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加的实际情况,福建省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着力解决涉麻制毒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市情报输出数、破获毒品刑事案件数、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数、缴获毒品和制毒物品数、抓获涉毒在逃人员数、破获全链条案件占全省比率、抓获长汀籍犯罪嫌疑人占全国抓获比率等七大指标全面提升,破获的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占全省总数的27.6%,破获全链条案件占全省总数的83%,抓获长汀籍涉麻制毒犯罪嫌疑人占全国抓获数的87%。
倒查涉麻制毒案件,实行综治“一票否决”
去年204名干部被追责
龙岩市形成了“党委主导、部门主责、公安主力、群众主体”的禁毒工作格局,以“一把手”主抓引领整治。市长担任禁毒委主任,长汀、连城、新罗、永定等地党委书记担任禁毒委主任,其他县(市)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禁毒委主任。对禁毒工作,市、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亲自督导推动工作。
龙岩市将禁毒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综治考评和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年初向7个县(市、区)和禁毒委成员单位下达禁毒工作目标责任,实行禁毒委成员单位挂钩重点整治乡镇制度,副市长带队开展拉练检查,主持召开月例会,组织考评督导。建立健全综合评估、责任追究、约谈问责、举报奖励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推动禁毒整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创新群防群治模式,有效利用乡规民约,充分调动各级党政力量,广泛组织发动群众,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形成推进禁毒工作强大合力。
龙岩市对每起涉麻制毒案件进行倒查,对案前摸排、管控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在各类考评考核、评先评优中,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去年,全市共追责38名乡镇干部、166名村干部。
龙岩市强化禁毒工作保障。市、县禁毒办实体化运作,重点乡镇成立禁毒办,村居配备禁毒专干。禁毒警力进一步增强,其中长汀禁毒警力占当地总警力的19.8%。禁毒经费保障力度加大,市级财政拨付禁毒专项经费是上年的2.3倍。长汀在每年300万元专项预算的基础上,其他禁毒经费实报实销,实际投入超过1亿元。建立群众举报奖励、侦破重大案件有功人员奖励以及追逃奖励制度,全市共发放举报奖励金386万元。
主动出击,全链条、全环节打击涉麻制毒犯罪
联合打击“不计代价、不求回报”
龙岩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公安部打击堵截工作部署,主动出击,全链条、全环节打击涉麻制毒犯罪。
各县、乡(镇)采取“县领导挂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分片包干办法,实行网格化、滚动式摸排管控,发放告知书、告诫书、承诺书“三书”,实现100%全覆盖。派出所民警全面开展辖区涉麻制毒人员、制麻制毒设备和主要原料来源、销售重点高危部位等信息的排查工作,通过滚动排查,最大限度保证底数精确、动态清楚。
市公安局禁毒情报中心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根据研判提供线索,共支持在侦和破案3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9人,参与破获公安部目标案件10起、省公安厅目标案件8起。
他们通过创新跨地区信息交流和办案协作机制,力争把每一起跨区域案件打深、打透、打到底,形成合力围剿之势。成立由副市长挂帅的市级禁毒外协机构,与11省、23市签订禁毒合作协议,按照“外地优先和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原则,全力协助外地侦破案件,联合打击涉麻制毒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在省际通道设立24小时缉毒检查站,投入包括武警在内的缉毒力量248名。
加大投入,夯实源头治理基础
全面落实“三个100%”
目前,龙岩市已实现禁毒宣教全覆盖。去年以来,组织全市各类学校29.1万余名学生参加全国禁毒知识竞赛,开设“龙岩禁毒信息网”和“龙岩禁毒”微信公众号,“中国禁毒”“福建禁毒”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居全省前列。
龙岩市全面落实“三个100%”,即:组织乡镇专业力量和护林员、电力员、猎户、矿工等特殊力量开展高频率巡查,重点场所巡查面达100%;严格落实对重点行业、场所的监管,易制毒化学品、医用化工设备经营企业等实行实名登记制度,辖区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等社会信息采集率达100%;加大查处管控、戒毒康复和帮扶教育力度,“无毒家庭、学校、单位、村居(社区)、乡镇”创建面达100%。
此外,他们不断加强吸毒人员查处、强制隔离戒毒,推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目前,全市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14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87.6%,全市阿片类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达94.8%。
龙岩市禁毒委全面加大刑事科技建设,在全市所有县、市、区设立禁毒工作站(点),已全面完成基础建设。把缉毒检查站融入到所有省、市、县际治安卡口,实行常态化运行。
(记者 张春波 通讯员 方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