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安厅部署开展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潍坊市公安机关以攻坚战为总抓手,主动作为,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固本强基,提升软实力。
主动作为,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也是各类矛盾调处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协同解决难点问题。
要抓住平安指数列入全市国家级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强力推进,实体运行。将交通事故、社会诚信等纳入指数体系,做好数据录入、维护、标注工作。推动市级警务大数据平台功能向县级延伸,满足县市区个性化应用。健全平安指数社会发布平台和机制,推动纳入全市综治暨平安建设考核,依靠党委政府,把管理整改责任捆绑到单位、社区。
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由治安部门牵头,在城区推广“一个社区一名警察两名警务助理多名网格员”的“1(民警)+2(警务助理)+N(网格员)模式,在农村推广“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按照省公安厅提出的“五化”要求,在行政村统一招录建立专职警务助理队伍。将社区警务融入社区党建和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群众、社区服务平台和社会力量共建共治。
深化改革,打造公安工作升级版
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早主动。在当前公安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先行一步、走在前列、赢在起跑线上,必须向改革要警力、要战斗力,把改革作为打造公安工作升级版的引擎。
要按照“大警种、大部门”理念,参照省厅提出的“三种模式”,试行调整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实现警务协同、合成作战,解决机构臃肿、分工过细、效率低下问题。探索建立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警力布局,盘活警力资源,因地、因时配置警力,做到科学用警、集约用警,既缓解基层一线警力不足问题,又提升动态掌控能力。
要积极推进建立110警情分流机制,市、县两级全部建立110社会联动和警情分类处置机制,使非警务警情分流率达到50%以上。
立足实战,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上台阶
基础信息化的重点是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目的是服务实战、支撑实战。推进信息采集标准化建设,由治安部门牵头,以派出所为主体,全面推进以“三实一标”为重点的基础信息采集,应采尽采,即采即录,确保及时、准确、动态、全面。
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强化视频监控、卡口、电子围栏、物联网等智能化采集主渠道建设,加大各类社会数据引进整合力度。完善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架构,实现基层民警一站式登录、一站式采集、一站式应用。
推进实战应用专业化建设,突出预知预警、合成作战、智能管控,运用大数据、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推进社会面人车核录、人员一体化管控预警系统建设。开展犯罪预测项目开发,今年年底前完成一期建设试点工作。
要推进保障服务体系化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市局成立科技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逐级压实信息安全监管责任。推进互联网移动警务建设应用,为基层民警提供便捷高效的警务工具。
县市区局和派出所要加强系统应用和技能培训,鼓励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市局相关警种尽最大限度提供资源和手段支撑。
强化作风,以“八件实事”推动工作不断深化
自今年4月潍坊市委部署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潍坊市公安局以作风建设带动整个队伍建设,大力倡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眼打防管控根基,办实事、求实效,强力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
——深入开展为期半年的破案会战,集中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犯罪、侵财犯罪,树立“小案当命案破”理念,建立侵财犯罪快速打击机制,加大对已破侵财案件的追赃返还力度,提升群众安全感。着力开展好“打霸治痞”专项行动,为下半年农村换届选举净化环境,为十九大安保赢得主动。
——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紧紧依托党委政府,延伸前端管理触角,织密信息网络,强化基层社会的管控,6月底前在各县市区全部完成该项工作,筑牢基层维稳根基。
——加强派出所工作,紧紧抓住厘清职责、松绑减负、警力下沉、强化本职这条主线,打造坚强有力的综合性战斗实体。
——强化实战指挥体系,建强市县两级公安实战型指挥中心,全面推行专职指挥长制度,健全平战结合的合成指挥机制。
——构建公安执法管理监督大格局,推进受立案制度改革,规范执法办案单位场所达标建设,完善执法办案闭环系统,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加快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标准化和实战应用专业化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警务科技化水平。
——加强设施和装备保障,启动强制隔离戒毒所、警犬基地等基础建设项目,建立规范高效的经费保障和装备建设管理机制。
——推动落实队伍建设措施,强化特殊专业人才招录、使用机制,完善应急处突力量体系,强化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提高公安应急处突能力。(作者系潍坊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