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晚上11点10分,虽已是深夜,但戚光景的手机铃声仍在不时响起。手机里,未接来电和未读短信已有上百条,微信未读消息显示为99+,微信新消息提示音还在响起。
“能不能回个电话?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你平时身体那么好,怎么能说走就走?”“你不是说到金华丈母娘家时要顺便来看兄弟们吗?怎么可以食言!”几乎所有短信和微信消息,都是在询问。
然而戚光景却再也不会接听来电或回复消息,因为他的生命,已定格在了2017年5月12日晚上9点17分。
这个初夏的深夜里,月光被披上了一层轻纱,许多人在确认戚光景因公牺牲的消息后,或是难以置信,或是感伤流泪,或是默默祈祷……
图为交警同事们在工作群中悼念戚光景
“光景,你醒醒,不要走!光景,快点醒过来,我们回家!”医院抢救室里,戚光景的妻子紧紧攥住丈夫的手,撕心裂肺地呼喊。一旁的同事们,也都红了眼圈。
生命最后的16小时
他用朴实书写担当
1993年,戚光景从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便进入了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至今已从警24年。生前为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副教导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嘉奖,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
5月12日,对戚光景来说,原本和往常一样,是忙碌的一天。
清晨6点多,戚光景就醒了过来,多年的工作生活习惯,让他的生物闹钟总是早早提醒他起床。简单洗漱后,早上7点多,他就从衢城西区的家中出门,赶往市区几处电动自行车固定上牌点检查。
这几天,正好是衢州市区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高峰期,前去上牌的人很多。趁着上班前的空隙,戚光景想去看看这些上牌点的应对能力和准备情况,顺便去路上了解群众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的感受,听取改进意见。
“他说自己在路面一线工作多年,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直接和群众交流的方式,最想看到的就是交通畅通、大家都平平安安。而且通过实地观察,还可以直观感受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成效。因为他另一个工作身份,是市交警支队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专班的一名成员。”戚光景的同事杜越明这样说。
8点10分,戚光景赶回单位,吃了点早饭,便忙起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工作。
上午9点,戚光景与温州电动自行车号牌生产厂家联系,了解定制号牌的制作和发货进度;上午10点多,衢江交警大队民警打来电话,称设在乌溪江派出所、峡川镇政府的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点牌照存货不足,戚光景立马取出200副牌照让同事送了过去;上午11点多,戚光景接到柯城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打来的电话,称上牌点的打印机损坏,他赶紧和同事过去检修。
图为戚光景在搬运成箱的电动自行车号牌
修好机器,已经是中午12点多。匆匆吃过午饭,下午1点多,戚光景又给花园交警中队上牌点送了一批行驶证的塑封膜过去。下午3点,荷花街道上牌点打来电话,称打印机墨盒用完了,戚光景立即联系人给送了过去。
“衢州市区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启动后,因为戚光景主要负责的是电动自行车号牌发放、登记和设备维护等工作,所以很多事情都会来找他。他很有耐心,每次都能细心的把这些事情处理好。”杜越明说。
图为戚光景(右一)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点指导工作
傍晚5点半,当天是星期五,按照经验,周五的衢城晚高峰会更加拥堵,本可以下班的戚光景又主动参与到了路面巡查工作中去。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看着忙碌的道路逐渐恢复畅通,戚光景才回到家中,开始陪妻子吃晚饭。他说要赶紧吃完还要回单位加班,可刚端起饭没吃几口,他突然感到胸闷冒汗,起身打开电风扇,随后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这一幕,吓坏了戚光景的妻子,她赶紧报警。当晚7点20分,戚光景被紧急送到医院。当晚9点17分,戚光景因突发心肌梗死,经全力救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人世。
43岁的生命定格
他为热爱付出全部
戚光景在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办公室的电脑桌面上,是一份打开着的、还未完成的市区电动自行车号牌发放进展汇总表。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是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要面临的难点之一。衢州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有100余万辆,其中市区就有37万余辆,越来越突出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同样困扰着衢州。
2017年5月1日,《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浙江省首部、全国第二部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围绕这部法规,戚光景和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2015年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将《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列为首部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后,戚光景就和同事一起,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量调研,查阅了众多资料,运用网路、报纸等媒介,充分借鉴广西南宁、海南海口、四川成都和湖北武汉等地的经验做法,负责起草了《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号牌管理细则》,填补了省内关于电动自行车号牌管理的空白。
针对市区超标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的实际情况,戚光景在《管理细则》制定过程中,结合群众需求,还建议将电动自行车号牌分为正式号牌和临时号牌,临时号牌为期五年,创新解决了大量超标电动自行车上牌难题。
同时,戚光景还参与起草了《关于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及《关于在市区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的通告》,为更方便群众就近办理电动车上牌,他跑遍了市本级所有乡镇、街道、重点村、单位,调研电动自行车分布情况、出行规律及科学布点问题。
“有一次,戚光景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办理牌照,与一位经销商整整交涉了两天,甚至下班后主动上门拜访,最终与经销商达成了共识。” 戚光景的同事陈卫民说。
结合戚光景的调研报告,衢州市公安局在市本级设置了50个电动自行车固定上牌点,3个带牌销售点、3个流动上牌点,遍布柯城、衢江、集聚区所有街道、村庄,开通电动自行车上牌热线电话,推出微信预登记和上门登记等便民措施,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虽然市公安局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惠警、爱警举措,但交警因为岗位特殊性,平时工作很忙。而戚光景的作风是‘今日事今日毕’,常早早到单位,很晚离开单位,非常敬业,他工作细心、认真、踏实,协调能力非常强,从不叫苦叫累,是 ‘老黄牛’的典型。”市交警支队政治处主任卢志强这样评价。
对于家庭,戚光景同样尽心尽责,只要有空就回下张老家探望父母,或陪伴妻儿。戚光景的家人,对他的工作一直很支持。
“戚光景从警以来,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彰显党员本色,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他大局意识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全国治安首善之地’的誓言,他的离世,是衢州交警的一大损失!希望全市交警学习他敬业爱岗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为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衢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陈玮说。(记者 龚诚良 通讯员 吴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