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司法改革新亮点|海口龙华区法官办案更硬气了

2017-05-13 08:56  来源:法制网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法官办案更硬气了

海口龙华区法院两年司改之路

  法制网记者 邢东伟 见习记者 翟小功

  法治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官?是例行公事,遵照上级指示判案,还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依据法律审判的职业化法官?

  作为基层法院,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的两年司法体制改革实践,无疑给出了答案。

  龙华区法院院长钟文渊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5年1月5日启动司法改革试点以来,按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龙华区法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让法官独立办案更硬气,为司法公正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造就“理想中的法官”

  “张某等5人与某酒家签订的协议是单纯买卖法律关系,还是包含拆迁工程发包关系和废品买卖关系两种法律关系,请大家发表意见。”2015年5月13日,由龙华区法院副院长符策能召集召开了首次法官会议。

  法官会议上,本案主审法官赵越汇报案情后,参与讨论的12名资深法官结合法律及所积累的审判经验发表了意见,为赵越办案提供业务参考。

  直到现在,遇到重大、疑难等案件时,提请法官会议“借脑”已成常态。截至目前,龙华区法院已召开法官会议18次。然而,法官会议上的意见对合议庭来讲,只有咨询意义,不具有决定意义,最终定案还得主审法官拿主意。

  钟文渊说:“这样做为的是造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官,让他们能够独立办案。”

  2015年3月起,龙华区法院实施独任法官和合议庭负责制。独任法官对依简易程序独任审理的案件全权负责,合议庭审理的案件由审判长对审判程序的推进负主要责任,裁判文书在合议庭成员分别签署后由审判长签发。据统计,2016年,龙华区法院独任法官结案12258宗,合议庭结案3524件。

  钟文渊说,实际运行中,庭长、分管院长对未参加审理的案件,不再审核、签发法律文书。法律文书签发权力回归法官,不仅有效缩短了工作周期,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增强了法官责任意识、程序意识和法律释明意识,使得法官更加重视案件质量和审判作风。

  龙华区法院副院长韩任畴说:“下一步,我们将逐渐简化内设机构,去行政化的同时,让每一个法官办理各类案件,确保员额法官办案数基本均衡。同时,按照每名法官配1名助理1名书记员的‘1+1+1’模式建立办案组,推动审判组织模式改革。”

  去年以来,龙华区法院召开审委会次数、讨论案件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讨论案件的类型严格限定在刑事缓刑、无罪的案件、申诉复查后认为需要再审的案件等,还权于法官和合议庭,充分发挥法官及合议庭的主体性。

  审判进入“云时代”

  2016年,龙华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2669件,占全市基层法院收案总量的45.37%,占全省基层法院收案总量的18.5%,收结案数再创历史新高,全院法官人均办案493件。

  韩任畴说,自2015年1月7日过渡期法官选任以来,由于部分法官退休等原因,龙华区法院目前进入员额的法官只有46人。为缓解案多人少问题,龙华区法院率先在海南省运用便携式科技法庭审案,先后开发裁判文书搜索引擎等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同案同判,开启审判“云时代”。

  据介绍,便携式科技法庭包括笔记本电脑、网络一体摄像机等设备,装进专用便携箱内,随取随用,实现“拎包即走”。案件庭审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诉讼参与人如果对庭审笔录有异议,可及时校对,提高庭审有效性。

  此外,龙华区法院开发的裁判文书搜索引擎,为法官审判提供了类案参考;开发的“审判门户”系统,实现对20多个审判执行案件管理系统的门户整合,为法官办案提供多方位服务;开发的“四库全书”系统,2016年为法官提供各类电子查档服务3700余次;率先在全省试点开发电子印章,涵盖法院7种印章,年用印量逾百万,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韩任畴说:“我们还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对于案情相对简单、法律关系明确、被告人当庭认罪认罚的案件,依法简化审理环节,采取‘要素式’裁判文书。2016年7月11日,龙华区法院一天审理6宗简易刑事案件,实现当庭宣判、当庭送达、当庭结案。”

  探索法院执行警务化

  “海南国际招商投资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李亚民、宋美光、吴雪芹……”

  去年11月23日,龙华区法院曝光第一批426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包括自然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信息。

  钟文渊说,作为海南省执行改革5家试点之一,龙华区法院通过实行执行审判权、审查权、实施权分离,引入人民陪执员制度,实行执行工作警务化等措施,为破解执行难闯出一条新路子。

  改革前,执行案件基本上按照“一人包案到底”的模式运行。改革试点后,龙华区法院实行执行审判权、审查权和实施权相分离,执行审查权、执行审判权由审判监督庭行使,执行实施权由执行局行使。建立法官主导下的8个执行单元,实行“1+1+1+1”模式,即每个单元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司法警察各一名组成。执行力量的合理配备,将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据了解,龙华区法院在海南省率先探索人民陪执员制度,首批任命57名人民陪执员。他们既是见证员,又是监督员,还是调解员。执行改革试点以来,人民陪执员共122人次参与执行案件61件。

  法官心声

  从办公室到审判台的变化

  法制网记者 邢东伟 见习记者 翟小功

  不大的办公室里,一排书架,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桌上堆满了案卷,略显杂乱。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韩任畴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翻阅卷宗,两摞厚厚的材料几乎挡住他的视线。

  “我正在为再次开庭做准备,这是一个合同诈骗重审案,案情复杂,涉及人员众多,相当棘手。”示意记者坐下后,韩任畴缓了口气说。

  2015年之前,作为龙华区法院副院长,韩任畴都是坐在办公室审批案件、签发法律文书,基本不参与办案。如今,他已重新回归到审判一线。继2015年办理69宗案件之后,2016年又办理70宗案件。

  据统计,2016年,龙华区法院院领导办案657件,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办案190件,庭长办案11756件,院庭长合计办案12413件,人均414件,占全院受案总数的54.76%。在院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下,龙华区法院全年结案数同比提升5.4%。

  “我们之前干的似乎都不是‘法律的活儿’。”韩任畴开玩笑道。司法体制改革前,他主要工作是协调法院与当地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及上级法院等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院内各种行政事务,总感觉自己不像一名法官。

  该院启动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韩任畴的职责定位,回归到为法官排除干扰、依法办案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上。不仅如此,他还主动从办公室回归审判台。

  从业务庭一步步干上来的韩任畴,对法官有着更强的角色认同。他说:“院庭长是法院最好的审判资源,必须直面一线审判,才能体现司法体制改革的真正意义。只有沉到一线亲身参与办案,才能切身体验到办案特点,增强审案的亲历性,才能尊重司法规律,履行专业法官的基本职责,从而更好地捍卫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韩任畴认为,院庭长卸下繁杂的行政事务,真正角色回归,既避免优质审判资源浪费,有效带动一线法官的积极性,也能缓解案多人少矛盾。

  “七尺审判台是法官放飞理想、实现自我理想的舞台。”在韩任畴看来,一次次铿锵有力的法槌声,奏出了最美妙的“司法协奏曲”。

2017年高考来了,我的交警父亲却爽约了……

父亲送她上学与接她放学的手机闹铃每天仍然准时响起,但他却再也不能醒来……

盘古氏公司骗贷骗汇案一审公开开庭审理直播预告

被告单位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被告人吕涛、解洪淋、杨英骗取贷款,被告人吕涛、解洪淋骗购外汇案一审将于6月9日8时30...

微信遇形式多样 "伪红包" 警方:可疑红包不要点

微信中收到的类似“微信语音”的图标链接是伪装成红包诱导分享的病毒,能盗取微信密码,市民不要随便点击。

坚定的选择:一位检察官助理的高考故事

你以为这样的对话是发生在某个法律专业讨论会上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我和老爸最最平凡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