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灰产业“从业”人员超150万
阿里安全助力司法机关溯源打击
中国长安网4月27日电(记者王淑静)目前,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代表的网络黑灰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50万,已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这是4月26日召开的北京国际互联网科技博览会暨世界网络安全大会上披露的信息。
“‘黑色产业’指法律可以规制和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灰色产业’则指难以界定,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工作人员称,“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排查互联网黑灰产业链,主动输出黑灰产业线索438条,并与全国35个城市公安机关合作打击治理28起黑灰产业专项案件,共抓捕760余人,收缴违法软件160款。”

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展台旁,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讲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刘为军分析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周围已形成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人员利用行业监管漏洞钻空子。
他还指出,电信网络犯罪者逐步成为灰色产业群的主要客户。通过网络匿名与灰色产业群人员取得联系,他们从中购买或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甚至利用伪基站发布诈骗信息,拓宽灰色产业群发展空间。

1号展厅内,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黑灰产治理”展台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网络黑灰产业中有关诈骗的手法至少不低于60种,而且网络违法犯罪分子的技术手段一直在更新变种。
2014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牵头,联合法务部成立安全司法研究小组,对互联网犯罪进行专门研究。针对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网络黑灰产业难解问题,阿里巴巴大数据风控也在协同发力,运用模型和规则帮助警方进行智能审核破案。
业内专家指出,面对新型诈骗等网络黑灰产业泛滥的发展态势,政府和执法机关正在改变被动侦查的传统,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改变以往单纯的端窝点,变成彻底摧毁各种黑灰产业链条。
但打击网络黑灰产业的深度,整体仍有待提升。如金融、工商等部门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电信领域、网络运营服务商对电信诈骗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管控方面把控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这些都可能被网络黑灰产业犯罪团伙利用实施犯罪。
“警企合作是目前打击电信诈骗重要的举措,警企不仅仅指互联网企业,还包括银行、旅行社等等。”刘为军分析说。
此外,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与检察院、法院进行深度合作,以配合司法机关高效打击网络黑灰产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