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你该知道的民法总则|胎儿有权接受赠与继承财产

2017-04-18 15:32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原题:(你该知道的民法总则·以案说法)胎儿有权接受赠与继承财产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熊丰)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若干年后,女儿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这是一个司法审判的案例,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腹中胎儿无法“表达想法”,他们的利益究竟如何界定和保护?

  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给出了明确答案,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1986年出台的现行的民法通则中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这意味着胎儿只有在出生后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遗产分割时,依据现行的继承法,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专家指出,这个继承法中的“特留份制度”规定,就已经体现了对胎儿权益的保护。

  在司法实践中,涉及损害胎儿权益的案件不断出现,因此在民法总则中,对胎儿权益更细致、更公平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出生前的胎儿开始,其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等利益就受到民法总则的保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说,“比如在分割遗腹子父亲的遗产时,应该为遗腹子留有份额。”

  民法总则不但对胎儿遗产继承进行保护,还扩大到了接受赠与,并且确认了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样规定保护胎儿权益,比民法通则和继承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民法总则对胎儿法定权利的强调,在实践中对于解决纠纷将起到重要作用。

  王轶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法律文明发展程度怎样,关键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程度如何,是否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胎儿无法独立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法律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就更能体现法律文明的发展程度。”

相关报道

环保部:严肃处理阻挠督查组正常执法事件

环保部表示,已要求山东和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分别督促济南市、邢台市政府依法调查,严肃处理。

医院女护工辞职组织卖血获刑 400毫升叫价千元以上

发现这个“商机”后,周清又得知自己的亲戚赵源在北京组织卖血,遂辞去工作,找到赵源,两人合伙进行非法组织卖血活动。

轻生女孩:被卷进5个校园贷 不愿父母帮忙还债

根据记者的了解,小婷选择轻生,直接原因是其卷入了校园贷,无法忍受巨大的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的疯狂骚扰。

警嫂心语:“我深爱他,也爱他身上的警服”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一名警嫂写的题为《我的老公是警察》的微博感动了众多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