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文化先行进大院润物无声法入心

2017-04-06 15:08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如今,高空抛物的没了,邻里纠纷也少了,很多居民看到贴小广告的都会上去说两句。法治文化大院建设切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变化,必须点个赞!”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三社区邮电前街小区,一名居民对《法制日报》记者说道。

  邮电前街小区是当地18个挂牌法治文化大院小区中的一个。法治文化大院从无到有,最终成为重要的普法平台,还要从三年前说起。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司法局开始推进法治文化大院的创建工作。如今,三年多过去了,法治文化大院挂牌小区已达18个,普法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

法治宣传小分队成员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

  小区法治氛围渐浓

  初春时节,柳枝吐芽。一进文庙街道五龙口三社区,小广场上写有法治文化大院的牌子便映入眼帘。一旁普法宣传栏中,系列宣传画《民法总则的七大变化将影响我们的生活》依次展示着胎儿也拥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予权利等内容。

  “法治文化大院建设首先得有阵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艳指着宣传栏告诉记者,“这些宣传栏,都是在区司法局支持指导下建成的,内容涉及婚姻、教育、老年人维权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结合案例,采取群众易懂、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设计,平均每3个月更换一次。民法总则通过后,这期内容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展示。”

  除了社区宣传栏,楼道悬挂的标语、宣传画,免费提供法律书籍供居民阅读学习的法律图书角,邀请专业人员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等,都是这个法治文化大院的标配。

  “普法宣传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迎泽区司法局副局长多胜利对记者说,一系列措施,一个个生动案例,日积月累,让老百姓由刚开始以为只是“走形式”逐渐转变为信服法律,从而小区的法治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答疑释惑。

  调解矛盾用法说事

  “卫大姐,三号楼老田和老婆打起来了,你快去看看吧!”刚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卫莉莉就接到了老田邻居打来的电话。

  挂掉电话,作为小区普法员的卫莉莉就匆匆忙忙赶往三号楼。

  一进老田家,眼前的场景让卫莉莉惊呆了:满地都是玻璃渣子,老田媳妇儿披头散发地在床边坐着,额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而老田还在一旁骂骂咧咧。

  见此情景,卫莉莉先将老田媳妇儿带到隔壁房间了解情况。原来,老田嫌媳妇儿照顾婆婆不周,说了她几句,媳妇儿觉得委屈就回了几句。结果一来二去激怒了老田,动起了手。

  随后,在安慰好老田媳妇儿后,卫莉莉回到客厅做起了老田的工作:从法律角度指出老田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反家庭暴力法,如果媳妇儿要求维权,他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从人情角度,细数出媳妇儿照顾婆婆的种种不易,丈夫应该多多理解。

  一个多小时后,意识到错误的老田向媳妇儿认错,并保证以后不再犯此类错误。

  在迎泽区,像卫莉莉这样的义务普法员还有很多,大多数来自社区干部和热心居民。他们自愿组成法治小分队,在社区的组织下,由区司法局委派的社区法律顾问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而后帮助居民解决矛盾纠纷。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以前调解矛盾纠纷主要靠一张嘴,凭经验。现在我们小分队有了较为丰富的法律知识,再结合风土人情,处理矛盾纠纷就轻松多了。”卫莉莉对记者说道。

  完善机制尚需妙招

  法治文化大院的建设,小区普法活动的持续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也衍生出了多种形式,其中最火的莫过于郝庄镇朝阳一社区的法治大讲堂——“咱家那些事儿”。

  社区活动室里,墙上“咱家那些事儿”几个字格外醒目。台下,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台上一位主持人,一位法律专业人士,再加上事件当事人,“咱家那些事儿”就开讲了。

  “前几天,老王家儿子和媳妇儿离婚后因为房子闹矛盾的事儿大伙儿都听说了,今天我们把老王一家子都请了过来,咱们从法律角度讨论一下。”社区主任姚荷花用简单的开场白抛出了今天的话题。

  原来,老王在儿子结婚前付了首付款为儿子买了套婚房,房贷由小两口一起还。后来,小两口由于感情不和离了婚,但女方提出分房子,而老王坚持房子是自己的。几经调解无果,最终来到了“咱家那些事儿”。

  围绕事件本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支持老王主张的认为老王付了首付款,房产证上名字写的老王,房子就应该是老王的,而支持女方的则认为老王将房子给了儿子属于赠予,女方婚后和她儿子一起还贷款,所以房子应该是夫妻二人共同拥有。

  几番辩论之后,社区法律顾问宁旭杰从法律角度给出了意见:由于老王只是付了首付,房贷是由老王儿子和媳妇儿婚后共同承担,因此这部分属于婚后共同财产,对方提出要求应该按照法律予以支持。

  短短几句话让在场人员明白了个中缘由,老王一家也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如果对方同意,愿折合现金补偿。

  “邻里纠纷、物业与业主纠纷、婆媳矛盾……只要是生活中遇到的事儿都可登上平台辩论。”姚荷花说,为了保证大家对法律理解不出现偏差,每次活动都会邀请社区法律顾问参加。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后,很多人都主动把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尽管法治文化大院建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工作中仍有一些困难。

  “首先是专业人士的缺乏。虽然司法局配备了法律顾问,但这些法律顾问都是兼职的,不可能24小时在社区。而在小区,矛盾纠纷随时都可能发生”;其次,缺乏经费也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从事15年社区工作的姚荷花对记者说。

  在另一名社区干部王文艳看来,缺乏健全的机制才是最大问题。“如今大伙儿普法靠的都是一腔热情和兴趣,全区缺乏一个完整的奖惩督查机制及培训机制,导致基层工作者无法及时系统掌握最新法律知识。此外,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挫伤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面对上述法治文化大院发展的瓶颈,迎泽区司法局局长王少骏回应称,区司法局正在组织力量对问题进行总结,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给法治文化大院带来更多切实保障。(马超 王志堂 文/图)

老外到底多羡慕中国?这个答案刷爆了朋友圈

中国护照的价值不是多少免签,而是不管你在哪里,祖国都会接你回家。

安徽一邮递员偷拆举报信向被举报人换钱 获刑近2年

鲍某身为国家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拆、隐匿邮件,其行为已构成私自开拆、隐匿邮件罪。

致敬,和平年代里最可爱的人!

人民公安,向你们致敬,你们是和平年代里最可爱的人!

倾听已逝检察英模亲属的思念:我好过 你心安

在弥留之际,那些英模检察官,和普通人一样,最放心不下自己年幼的孩子、苍老的父母,还有即将独自支撑家庭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