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把派出所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位置,从政策导向、警力配置、运行机制、警务保障等方面大力加强派出所建设,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有力推动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强化组织领导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2014年10月,甘肃省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召开后,嘉峪关市公安局党委立即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并于2015年3月联合市人社局、编办、财政局印发了《嘉峪关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加强全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发改、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专题调研公安工作,明确提出将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立项、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嘉峪关市公安局在认真做好新建、扩建、迁建、翻建派出所分类摸底工作的同时,向市政府提交了《全市派出所建设三年规划》,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全市基本建设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建设,2017年嘉峪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标准化派出所建设进程”,市发改委下达的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任务中列入了4个派出所建设项目。该局还专门成立项目办,归口管理、统一负责全市公安项目建设。2016年,新建成1个派出所,完成了3个改建、迁建派出所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同时,争取政府支持,购置警用摩托车100辆、新能源移动警务室(车)35辆,有效缓解了派出所装备短缺的问题。
改革创新警务模式打防管控水平不断提升
在改革创新警务模式上,嘉峪关市公安局着重抓好4个机制建设。
创新完善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深入落实省公安厅《关于深化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意见》,分类完善派出所警务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在城区派出所全面实行“两队一室”,农村派出所实行“一队一室”。
创新完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部署开展了“社区民警专职化,信息采录精准化,社区警务规范化”专项行动,全市配备90名社区民警,专职承担人口管理、基础防范、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5项职责,强化辖区内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的基础管控。
创新完善专业队与派出所分工协作机制。加强派出所办案队建设,对辖区发生的治安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由派出所办理,其他案件由专业侦查队侦办。推行案件倒逼制度,通过破案夯实基础工作。2016年,全市派出所共受理治安案件4822起,同比下降22%,查处治安案件2858起,查处率同比上升9%;破获刑事案件115起,同比上升21%。
创新完善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完善城市街面“网格化”巡逻防控网,科学划分巡逻责任区,整合特警、巡警2个支队,成立3支城区巡防队和1支应急机动专业队伍,启动公安武警联勤巡防,实现巡逻、管控、打击、处置有机衔接的目标。2016年,全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6.8%,其中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4.4%,抢夺案件同比下降85.7%,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推进信息化建设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升级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上,嘉峪关市公安局着力加强指挥通讯系统建设,为一线所队安装了4G无线传输设备,试配了4G执法记录仪,为民警配备了数字集群对讲机,为实现警务指挥调度和快速应急处突奠定基础。同时,建设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织密“平安城市”监控网络,调整平安城市监控建设规划,引入超高清、宽动态、360度全景摄像机,围绕进一步加强警务实战化建设,在城区派出所建设综合警务指挥室,指挥室具备指挥调度、情报分析、监控值守、视频巡逻等“四位一体”功能,有效支撑了实战。
深化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了全市15个派出所和90个社区民警责任区的信息标注。强化信息采集工作,依托警务室和社区民警、社区综治部门开展包片采集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信息。同时大力加强信息化手段建设,为基层民警配发4G移动警务终端,实现了“传统+科技”“人力+工具”的基础信息现场采集传输模式。
(陈志刚 曹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