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万新派出所调研时指出:“万新派出所社区民警袁改书用心为来津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员办实事、做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群众的帮助下破获了一系列案件。”
赞美的背后,是袁改书在公安岗位上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2006年已到不惑之年的袁改书,怀着无限的热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公安工作。
袁改书入户采集人口信息。丁强 摄
那一年,袁改书退伍转业到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万新派出所,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治安民警,2009年5月,他开始接管增兴窑社区。
袁改书在部队时,很多任务他都能迎刃而解。可是当身份一下子变成治安民警的时候,他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有时甚至连群众的家门都进不去。老袁至今都记得当年刚下片时“热脸贴冷屁股”的窘境……
“别敲我家门,有本事去抓小偷去!”
“问个人?别问我,我又不是警察。”
“要我电话干嘛?我又没犯法!”
“这小区乱得很,你们民警都管什么了?”
工作进不了百姓门,让老袁一开始有强烈的挫败感。好不容易门敲开了,屋里头打游戏的低头打游戏,嗑瓜子的依然嗑瓜子,问句话没人搭理,让老袁感叹:铁门开了,心门没开!
他想,自己要做的社区工作其实就是打通一道道关,走进一扇扇门。
第一道关 业务门
袁改书分到万新派出所的第一天,20多岁的年轻警长吩咐道:“老袁,有个偷自行车的,你把笔录做一下。”第一次出警,对当地地理位置不熟,还不会做笔录,这警怎么出啊?老袁不吭声,毕竟不好意思说不会,转头就去档案室找来一份笔录认真学习。那一年,老袁43岁。
“会做笔录,是治安民警的基本功。”老袁心里明白。随着对制作各种类型笔录逐渐驾轻就熟,警长对老袁的称呼也不知不觉变成了“袁伯”。老袁比较,在部队,一切是有计划的;可是当治安民警,一切都得时刻准备着。警力跟着警情走,办案到了凌晨三四点,早上六七点照常出警。熬人!
工作上道后,老袁就被分去治安复杂的社区“啃硬骨头”,成了“上观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社区大管家。在增兴窑6年,他三天两头“下片儿”,村里每户人家的情况基本都印在老袁脑子里,住址、家庭情况、车辆信息、房屋结构都了如指掌。时间长了,大家习惯叫他“老袁”,家里去的勤了就熟了,有群众开玩笑说:“老袁到我们家狗都不叫了”。
作为社区民警,我们就应该扎根社区、融入社区,全心全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让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那才是我最大的成绩。
——袁改书
袁改书深入社区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第二道关 心门
阳光透过窗口斜洒在常瑞振家10平方米的小屋。这样的小屋挤了一家四口人。谈起老袁第一次入户的情景,常瑞振记忆犹新:“袁警官进来问有啥需要帮助的,我心说这是嘛意思?找我们错儿?我脸一转,说‘没事儿’,心里催,你赶紧走吧!”
后来,常瑞振发现这个姓袁的民警总来讲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次数多了,对他的“戒备感”也放松了。“他把电话号码给我们,说有嘛事儿打电话。”刚开始这家人并没当回事,直到亲戚孩子上学因手续不齐找到老袁,老袁很快帮忙解决了,孩子顺利念上小学一年级。从此,常家有事就找“袁警官”。
安徽人王学轩的孩子去年本该参加高考,学校却突然通知需要常住户口才能报名。王学轩家当时正在办理蓝印户口转常住户口,若是按照90天内办完的要求,孩子就肯定报不上名,只能再等一年。别人家孩子的事就是自家事,老袁值班倒休时,去分局和房管等部门分别跑了很多次,硬是靠自己双腿加紧流转,最终在高考报名前两天办完。
2014年11月,老袁帮4个孩子解决了幼儿园入托问题;2015年初,老袁联系社区卫生服务部门,解决了10名儿童疫苗接种问题;7月,他帮忙解决了流动人口聚居地水电费超支导致纠纷问题……
你觉得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可在老百姓心里觉得他比天大,你帮助他把问题解决了他就会说你好,时间久了群众工作也就好做了。
——袁改书
第三道关 配合门
来到增兴窑小学,遇上放学,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像小鸟一样从教室涌出来。尽管争先恐后急着回家,他们也不忘一个个脆生生地喊:“警察叔叔好!”老袁一脸得意:“我是这里的法制副校长!”
这个学校的学生85%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家往往吃睡一个屋,不仅存在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遇到突发情况也难逃生。老袁就给孩子们讲实际案例,夏天防火,冬天防冰,远离赌博和毒品。
孩子们在课堂听得眼睛都直了,下课后还一个劲缠着问:“我爸赌博怎么办?”老袁答:“找家里亲戚劝,实在劝不动打110。”“爸妈打我,虐待儿童怎么办?”老袁答:“回家学习下未成年人保护法,拿法律当武器保护自己。”老袁说他就是希望这些孩子从小就有法律意识,再通过孩子去影响大人。
让校长黄成明感激的一件事是,这样一个城中村学校,竟然能够连续4年获评区级平安小学。他想通了,老袁对学校安全工作那么支持,自己能帮到他的,也就是困难孩子入学的事了。
“刚开始抵触,也不理解。可后来真是看到这个警察能把情感倾注进工作中,也给了我们启发。这个特殊社区家庭困难户多,孩子们如果一个个上不了学,今后怎么办?家长看不到希望,对社会又会怎样?不超出原则范围的,学校都尽力解决。”
帮忙解决在别人看来的小事、闲事,换来的是社区居民和单位的信任、感激和配合。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你把事给他办好了,他会真心感谢你,推诿扯皮就失了民心。
——袁改书
第四道关 心态门
“老袁,您这岁数,这么拼图个啥?”
老袁嘿嘿一笑:“图嘛(啥)?把分内工作干好,多为群众干点实事,图心里踏实。”
“帮群众解决困难是社区民警的分内工作吗?”
老袁陷入思考,表情严肃起来:“分内是规定动作,分外靠觉悟。社区工作有特殊性,你觉得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在老百姓心里觉得比天大。你帮忙把问题解决了,时间久了就进得了老百姓家门,进得了心门,也都能积极配合治安工作了。”
“您把辛辛苦苦帮别人忙积攒的个人关系、情面,到头来全都花在给社区老百姓办事上,没有花在自己身上,值不值?”
“今天我认真帮开餐馆的老张调解好纠纷,明天可能跟老张商量能不能帮老王家孩子解决就业问题,后天老张老王都向民警提供办案线索,帮来帮去,到头来都是帮社区平安的忙!”老袁说,这个当然值。
我会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群众多做好事儿,为社区多服务。
——袁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