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全国法院第四届十佳微电影评选综述

2017-03-24 11:33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法院人的电影

  ——全国法院第四届十佳微电影评选综述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传达情绪与感情的同时仍然饶有趣味。我想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美国著名导演斯坦利· 库布里克。

  独具匠心 岁月如歌

  电影就在我们身边,在看了很多部电影后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触:仿佛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电影所表现的感情更纯粹了,无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电影能表达出至纯的感情,当然,法治微电影也不例外。

  2010年前后是微电影非常盛行的时期,各行各业都在拍微电影、微视频。在那之前,很多人称这种形式的作品为网络短剧,大批电影爱好者拿起DV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随后很多专业电影人士纷纷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来。法治微电影评选活动应运而生,从此一批又一批法院人开始了追求自己的“电影梦”。

  2013年11月,全国法院首届十佳微电影评选活动启动,主题为“司法为民·感受公正”。那时很多人还对微电影了解不多,甚至把纪录片和专题片发来参赛。那次参赛的作品数量虽不是很多,但有几部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如《扯一片白云作哈达》、《我在柳江法庭的那些日子》。

  2014年9月,以“寻找·美”为主题全国法院第二届十佳微电影评选活动拉开帷幕,相比首届活动,这次参赛的微电影数量有所增加,收到全国各地法院推送的影片40部。作品质量相对首届提升很多,很多作品开始注重演技、镜头语言运用和剪辑技巧。

  全国法院第三届十佳微电影评选活动于2015年9月启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法庭·故事”。这次参赛作品数量明显增加,共征集到115部微电影。很多片子从选题立意到表现手法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题材更加丰富、新颖。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时光荏苒,2016年,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会同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和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组联合推出主题为“坚定法治信仰 守望公平正义”的全国法院第四届十佳微电影评选活动,至2016年12月31日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军事法院选送的278部微电影。

  同时,为实现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届活动专设了“攻坚——朝着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奋进”为主题的执行类微电影评选单元。

  在全国法院干警的积极参与下,这届微电影数量和质量都比前三届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作品聚焦基层,紧贴法院工作实际,内容丰富。有提倡诚实守信的,有反映环保理念的,有反映法院执行工作的,有体现反家暴、保护儿童妇女儿童利益的,面很广,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法院工作的亮点、重点,在微电影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如今评选落幕,回想起征集阶段,中国法院网视频部的小伙伴们利用微信好友、微信群、微信朋友圈、QQ好友、QQ群、邮件、电话告知等方式进行了大范围的通知,在发现某个法院拍摄微电影后主动告知他们投稿,此外,还制作了一个法院微电影大赛H5页面进行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效果。

  由于很多法院是第一次尝试微电影拍摄,在前期制作和投稿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问,我们都一一进行了解答。在初选阶段,我们认真仔细观看了每一部微电影,深深地体会到每一部作品都凝结着拍摄者的智慧与汗水。

  佳作如云 实至名归

  在赏片时我们被一部部影片真挚动人的故事感动着。

  《盖尼法官》是以甘肃省迭部林区基层法院法官杨华晖为原型创作的。杨华晖充分利用懂藏语的优势,公正审理了多起涉及藏区群众的案件,并以一件件亲自审理的案件为教材,深入群众开展释法明理工作,教育引导藏区群众争当守法公民,赢得藏区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该片整体表现比较统一,电影语言熟练,主角女法官演技朴实自然,展现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法官的良好形象。同时,极具少数民族地区法院特色。

  以山东法院深入践行“四心工作法”为创作背景的《一棵树》,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讲述了年轻的基层法官赵光平,接了山村村民为一棵树(250块钱标的额)闹纠纷的棘手案子后,本着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的工作态度,和同事一起,给当事人算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五笔账,最终化解纠纷的故事。作品以小见大,专业性很强,故事也很完整。

  《离婚了,我们依然是最爱你的爸爸和妈妈》,是上海市长宁区“为孩子父母学校”(区法院和区妇联等主办)拍摄的一部公益微电影,它提醒父母离婚要慎重。小男孩豆豆的父母在起诉离婚过程中,为了争取豆豆的抚养权,做出的一些不理智甚至是过激的行为。法院通过安排父母双方参加“为孩子父母学校”的办学活动,使他们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恰当性,最终通过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了抚养权归属问题。该片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引起社会对离婚案件中孩子的关注。

  《较量》,以法院执行工作为舞台,是一场正义与邪恶、良知与诱惑、法治与人情、理智与情感的较量。欠债不还的“老赖”,官商勾结一手遮天的副市长,讨薪无门走投无路的工人,斗智斗勇敢啃“硬骨头”的执行法官,展开了一系列是与非,情与法,法律尊严与诚信缺失的角逐,彰显出法院强大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作品在剧情结构、演员表演、音乐制作等方面都很完整规范,舒缓有度,错落有致,小中见大。故事非常饱满,人物关系设计非常合理,情与法的冲突展现得非常到位,整体制作水平很高。

  由海南省万宁市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改编的《槟榔树》很有特色。“老赖”江辉一家多年强占他人土地种植槟榔树,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后,江辉依旧不履行生效判决,法院经过周密部署,与当地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全程公开公正执法,完美地解决了这一起案件。此片完整展现了法院执行的全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法官的风采。

  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回望来路,四届法治微电影大赛圆满举办。我们一路探索着、奋斗着、进步着,于是我们有了更深的思索:法院宣传应注重什么?那就是应该追求情感的共鸣。这些微电影做到了。

  追求情感共鸣就是要达到内聚人心、外赢人心的目的,法治微电影的拍摄,增强了法院队伍的凝聚力及职业认同感,让法官及其他法院工作人员对自身职业感到骄傲尊荣,这种骄傲尊荣带来内部的情感共鸣,也激起了外部即全社会的情感共鸣。

  周强院长在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法院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群众观念,不断增强群众感情,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要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实现传播内容、传播角度和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情感世界永恒的主题。法院宣传应先与受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共鸣之后才有认同,才有理解,才有尊重。无论宣传工作的载体如何变化,法院宣传都不应继续沿袭说教式、自我表扬式的定势思维,要以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电影、音乐等形式来展现法院工作。

带头“吃亏”的村官:放弃宅地搬进土窑洞

周遂德说,工作中要少些私心杂念,多些奉献精神,以此来影响他人。

济南原市长杨鲁豫受贿案一审:被控受贿2327万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3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山东省济南市原市长杨鲁豫受贿一案。

北京取消“以药养医”新设医事服务费 看病会贵吗

医药分开,老百姓看病会更贵吗?北京市卫计委、发改委、民政局等详解改革政策。

检察官礼赞

我们不辱“检察官”之使命,只为,国徽前许下的无悔誓言——维护公平,实现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