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队伍当中,派出所民警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距离最近。自2014年,“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开展以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在全县31个行政村选聘31名“村警”,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没有警用车辆,每天背着印有“海北村警”的包和笔记本进村入户。
兰却多杰就是这31名“村警”中的一员,自从当了“村警”后,他每天都很忙碌,除了要操心群众家里的牲畜和家务,还要在村中走访,是名副其实的“移动警务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干“村警”就是要不怕吃亏、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不怕监督、不怕得罪人。他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把身份证送到了群众手中,把法制宣传带进群众家中,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现在的他是村里的“热心肠”“和事佬”,村民们有急事或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总会想起兰却多杰。
一天,兰却多杰接到同村卓某的电话说家中有人打架,请他赶紧过去看看。挂了电话,兰却多杰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背上包、骑着摩托车就赶往10公里外的卓某家中。一到卓某家,就看到两个人正扭打在一起,兰却多杰赶紧将两人分开,让双方平复情绪。后经询问得知,卓某的丈夫色某怀疑自己的妻子与村民普某有不正当关系,当晚色某回到家发现普某在自己家,一气之下,就将普某停在家门口的摩托车砸坏,随即进屋与普某发生争执,最后升级到动手打架。
兰却多杰发现当时色某喝了酒,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调解效果不佳,就先将两人劝开,让普某先回家,并说好改天进行调解。两天后,兰却多杰打电话给普某,再次来到色某家中,并对两人进行耐心劝说。在兰却多杰的努力下,最终二人握手言和,色某赔偿了普某摩托车的修理费用。此时的兰却多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从兰却多杰当了“村警”之后,就挨家挨户宣传法律知识,发放宣传材料,并用藏语对打架斗殴、盗窃、赌博、敲诈、故意损坏他人财物、非法携带管制刀具、抢劫、寻衅滋事等情况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向村民讲解。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喜欢听他讲,称他为“那旦先肯”(讲故事的人)。他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村民掌握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了牧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兰却多杰在一次走访中,发现村里有几位老人和残疾人因年岁已高,行动不便,一直未能办理身份证,享受不到国家相关政策。兰却多杰及时将情况反映到派出所,随后,民警携带相机、背景布在兰却多杰的陪同下上门办证,还将办好的证件一一送到牧民群众手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那旦先肯”,虽然,他不是真正的警察,但他始终执著,用自己最淳朴的信念使警务工作在牧民群众中生根发芽。
(仓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