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无聊啊,你陪我聊会儿天呗?”“酒喝多了,不知道怎么回家了,能派个车过来送我回家吗?”“我跟老公吵架了,被锁在门外面了……”这些不是朋友间的聊天,而是打给“110”的电话。据统计,2016年河北省各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接报警1361.1万起,其中无效警情达995.3万起,占全部报警量的73%。
公安机关的110报警服务平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公安符号,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110报警服务平台非警务群众求助、纠纷、咨询占比大幅攀升,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挤占了真正需要救助人的“生命热线”。为破解非警务警情溢出难题,各地公安机关积极依托联动机制,通过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水、电、气等社会管理服务单位基础数据资源,进一步明晰权责,实现“公共安全资源一张图展示、风险数据统一化分析、突出问题一体化治理”。可自2016年5月河北省实行这一机制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接报警918万起,其中非警务报警137万起,分流仅31万起,分流效果并不理想。从分析来看,原因在于这一机制实施后,分流工作对接主体不够明确,分流的相关服务热线夜间无人接听等情况,影响了分流工作的运行效果。
保障110“生命热线”畅通无阻,有效分流非警务报警尤为重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参与的110社会联动工作机制,推进非警务报警与其他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给公安110“减负”“瘦身”。其次是要加强对非警务分流部门公共服务平台的检查督导,并加强相关值守人员的服务意识,确保随时受理、处理好群众的求助事宜。再次是要加大对恶意报警等扰乱110报警服务平台正常工作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报警服务平台的正常工作秩序。
(李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