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不光是唠嗑那么简单,看赣州如何做好心防工程

2017-03-22 14:41  来源:长安杂志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

  当年本山大叔和丹丹阿姨在春晚小品《钟点工》的这段经典台词,不知您是否还记得?

  孝顺的儿子担心单身的老父亲一人在家比较孤独,专门花钱雇人来陪父亲唠嗑,于是产生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今在江西省赣州市,像小品中本山大叔那样,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关心关爱和进行专业心理疏导的特殊人群,正在享受着比本山大叔更全面的心理服务,并且这些服务还都是免费的,这就是赣州市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心防”工程建设。

  这七类人群是重点服务对象

  赣州市于2016年3月正式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于同年4月组织召开了全市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动员大会。

  心防工程的目标,就是紧紧围绕社会治安特殊人群,通过建立健全心理预测预警预防机制,让软服务弥补硬管理的缺失,从而有效防控社会风险,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整合心理专家、心理教师、心理医生、心理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心理专业人士,组建起心防专家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团队、专业服务团队,壮大心防服务力量。借助这些专业力量,赣州市对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开展了热线服务、购买服务、特定服务、指定服务、个案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心理服务,很快收获了显著成效。

  如今,心防工程重点服务人群已经覆盖到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青少年、言行极端人员、信访重点人员、留守妇女、失独人员、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心防工程由点及面,正在改善赣州市各个领域、各类人群的心理生态。

  让服务更贴近基层

  心防工程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更多地将各种资源、各项服务向最基层延伸。

  赣州市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中明确要求,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设立心防工作区或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地方规划设立谈心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队活动室等功能区域。目前,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和大部分村(居)综治中心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确保了群众心理问题有处诉、有人解。

  按照中心城区综治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部署要求,赣州市还在城区探索建立社区全覆盖的结对服务模式,协调综治、公安、卫计、教育等部门共同对中心城区52个社区的重点人群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组织心理专家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团队、专业服务团队与他们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对子,经常性地开展走访活动,消除心理障碍。

  赣州市还对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司法、乡村干部加强心理知识培训,增强一线干部的心理服务能力,确保心理服务经常性展开。

  让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赣州市在推动心防工程做好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特殊人群心理问题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向时间要潜力。

  提升心理预测水平。市综治委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定期排查、动态排查、网格化排查制度。坚持县(市、区)牵头部门每季度、乡镇(街道)每月、村(居)委会和网格员每周开展一次排查。排查得到的信息,要按照分级授权、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工作台帐,录入综治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按照市每季度一次、县每月一次、乡每半月一次的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群进行研判预测。

  完善心理预警机制。根据心理预测工作做出的研判结果,将特殊人群的心理风险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预警等级,每个等级都对特殊人员的心理状况、行为模式进行清晰界定。三级预警为最低级,一级预警为最高级。

  有效进行心理预防。赣州市要求定期随访走访的干部、网格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疏导能力,在日常走访中,能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现实表现、心理状态和异常倾向,并有能力当场疏导化解、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

  同时,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言行极端、性格偏执的特殊人员,由当地党委、政府或牵头部门组织心理专家、心理教师、心理志愿者,以个案服务、结对帮扶的形式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把解决当事人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保障其正当生活,维护其正当权益。

中缅警方联合破获6名中国人在缅被害案

中缅警方联合破获了6名中国公民在缅被害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并依法对其刑事拘留。

南宁市委原书记余远辉案一审开庭 被控受贿超900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余远辉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 有哪些新看点?

从1986年的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民法总则有哪些新亮点?

检察官礼赞

我们不辱“检察官”之使命,只为,国徽前许下的无悔誓言——维护公平,实现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