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地市信访工作专题研讨班座谈会上舒晓琴强调
始终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法制网记者梁士斌
两会还未结束,全国部分地市信访工作专题研讨班在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在3月20日举行的研讨班座谈会上,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指出,做好信访工作是对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检验,并反复强调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舒晓琴说,举办这次研讨班,主要考虑到地市级在信访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发挥着关键作用,地市信访工作分管领导肩负着重要责任,特别是去年全国地市党委政府换届,很多同志新分管信访工作,需要系统地加深对中央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继去年11月后,国家信访局第二次举办部分地市信访工作专题研讨班。舒晓琴说,这类研讨班今后还要继续办。
深化认识
增强政治责任感
参加研讨班的学员大多是全国部分地市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为期8天的学习内容包括专题教授、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和现场教学。座谈会上11位学员现场做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研讨班主题明、内容实、形式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研讨,对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整体把握更加精准,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目标要求更加明确,对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更有信心。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在座谈会上,舒晓琴听完学员发言后表示自己的看法。
国家信访局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树立了发展是政绩、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舒晓琴说,比如,浙江省连续14年实行省委书记、省长与市委书记、市长签订信访工作责任书制度,省市县乡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逐级落实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是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第一线和最前沿。舒晓琴说,信访问题发生的多与少、解决得好不好,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这个地区社会治理水平、干部能力作风的情况。特别是不少信访问题涉及面广、成因复杂,解决的效果更是与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密切相关。
突出重点
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
舒晓琴指出,信访制度有三大功能,分别是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权利救济。从国家信访局收到的信访事项看,意见建议类占15%左右,多的时候达到18%,检举控告类占8%,其他都是诉求类的。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信访工作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作为地市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大家要推动有关县乡和部门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舒晓琴指出,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信访渠道要畅通,初信初访要处理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要坚持做,疑难复杂事项要领导包案。要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坚持控增量、减存量,对已经排查出的信访积案,尚未化解的,要不留尾巴,集中资源和力量打好“歼灭战”。
分清责任
严肃问责追责
舒晓琴指出,信访工作虽然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但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思路清晰、方法对路,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要把各方责任落实好。按照《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规定,把明责、履责、问责贯穿信访工作各环节全过程。逐级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哪一级的责任就由哪一级来承担,是哪个部门的责任就由哪个部门来负责,真正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位。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分管哪方面工作就要负责解决哪个领域的信访问题。
舒晓琴强调,严肃问责追责,对于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要敢于亮剑,发现一起、问责一起,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
法制网北京3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