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的掌心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宁波地铁这位保安你或许见过

(鲍贤宏在工作中)
今年43岁的鲍贤宏是宁波人,以前跑过运输,在宾馆做过服务生。2015年8月份,他成了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丽园南路站的一名保安,负责接发车和引导乘客上下车。
这两天,常有陌生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上下一番打量。从不刷微信的鲍贤宏不知道,这两天,朋友圈都在传一篇文章——《惊呆了,竟然有这样的地铁保安》,而文章中的主人公就是他。
在2号线一期工作一年半时间,他坚持写工作日志,记录点点滴滴,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爱岗敬业。
“这就是我的工作,虽然琐碎但很充实”
穿着一身黑色的工作服,瘦削的身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说话时总是满脸堆笑。见到鲍贤宏时,很难把他和保安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在他的口袋里,时常放着日记本和笔。每天,他都会用文字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翻开他的日记本,虽然写得密密麻麻,但字迹工整——
2016年12月18日:
8:41 A端上行扶梯搀扶一位老奶奶
8:56 B端上行扶梯搀扶一位老奶奶
9:55 B端电扶梯上行搀扶一位老爷爷……
粗粗一算,鲍贤宏一上午就搀扶了大约30位老人。
2016年12月20日8:59:
在B端站台的乘客座椅上拾得一粉红色纸袋,里面装着黑色数据记录表以及一只黑色充电器。
2016年12月21日7:25:
帮助一名女乘客推行坐有一名老人的一辆残疾人轮椅。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鲍贤宏手心黑乎乎的,一看竟然密密麻麻写着字。“来不及记,一般我都临时记在手上。”他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把手缩回去。
“记录这些琐碎的事,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我的工作,虽然琐碎但很充实。”
鲍贤宏笑着说,这些小事看起来就像流水账一样,但前后对比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可以分析不同客流的出行特点,老人的集中出行时间等,掌握规律可以把服务做得更好。

(手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中的点滴)
常有同事开玩笑:为何你巡站总能捡到东西?
三班倒的工作挺累,每个月只能休息两天,但鲍贤宏却乐在其中。
丽园南路站是一个岛式车站,往往上行列车刚送走,下行列车就到了,鲍贤宏总要跑着接送车。
“我们要眼观六路,其实要做的事情挺多。有时候屏蔽门眼看要关了,有乘客要挤上车,我就要上去劝阻;大意的乘客只顾着上列车,东西却落在站台,我看到了就马上送过去。”
除了接发车,鲍贤宏要时不时关注电扶梯的安全,空的时候要来回巡站。
常有保安和他开玩笑:为什么你巡站的时候,总能捡到东西?
一把雨伞、一个钱包,哪怕是一串小小的钥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保安是流动性很大的岗位,和他同期来的很多同事陆续走了,但他却坚守岗位,越干越起劲。
采访中,客运中心区域站长任志杰说起一段小插曲。有一次,他在鼓楼站看到鲍贤宏,他正在车站做志愿服务。
“你什么时候调岗了?”
“没有,我就是来帮帮忙。”
原来,有一次,鲍贤宏在鼓楼站换乘时,发现有些老年乘客要拎着东西爬长长的楼梯,看着挺吃力,他就上前帮忙。
打那以后,工作之余,他常常到鼓楼站服务,帮乘客提拿行李。
“一个笑容一句谢谢,都让我心里暖暖的”
虽然从事的是服务行业,但鲍贤宏坦言,自己很幸运,几乎没有受气的经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善意对待别人,别人不会拿你怎么样。”
有个老人在站台层候车,只轻轻咳了一口痰。
细心的鲍贤宏立马跑上去,“师傅,麻烦你走两步,那里就有垃圾桶。”
“你知道,他要做什么吗?”
“可能是要吐痰,我就提醒一句。”
有个年轻人坐在候车椅上自顾自玩手机,脚边的纸袋倒向了另一边。
鲍贤宏笑着上前提醒:“小伙子,待会儿上车东西别忘了。”
虽然不是客流高峰,但鲍贤宏却忙前忙后,一刻都不停歇,采访一次次被中断。
他总是一个劲解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脸上依旧是暖暖的笑容。
从电扶梯上下来一对老年夫妻,老远就冲着鲍贤宏微笑。“今天你上班啊?”
鲍贤宏微笑着点点头,就像是熟识的朋友。
他说,在车站工作一年半时间,有些乘客都熟悉了,看到他都会主动打招呼。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春节,有个乘客扶着推车径直向鲍贤宏走来,推车里的孩子从手里拿出一个苹果:“叔叔,给你吃!”
“有时候乘客的一个笑容,一句谢谢,都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这些可能就是我工作的动力,我愿意好好做下去。”
“不好意思,马上学生就要多起来了,我去忙了。”说完,鲍贤宏再次走向站台。
(来源:现代金报 张晓庆 薛曹盛 张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