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肩 锐意进取 全力推行民族法制文化建设
——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马世忠
亮 点
2016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托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加强民族地区法制文明建设、依法治理和少数民族法学研究工作,创办《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期刊,成立全省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积极筹建民族法制文化展馆,全力打造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基地,全省民族法制文化建设驶入快车道。8月24日至25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基地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慧,时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徐显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3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法院、民族工作部门的领导等3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围绕“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为主题展开全方位的探讨,形成了3卷140万字的研究成果出版发行。
点 评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近十分之一。近年来,甘肃高院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在民族法制文化建设上进行有益探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司法人员培养培训有特色。加强“双语”法律人才培训,建成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探索走出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双语”法律人才“135”培养培训模式。编写出版的《宪法教程》等10部藏汉“双语”教材,填补了我国“双语”法律教材空白,在国际人权大会上产生了重大反响。二是法治宣传教育有创新。通过广播电视进寺庙、免费发放“双语”报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手段,广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宗教管理等法律法规,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爱教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三是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有成效。联合有关高等院校成立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创办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刊物,积极开展民族法制理论研究,成功举办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民族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希望全省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实履行审判职责,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潘 静)